第一少 第1510章

“正是,孫兒自宮中搬出來,住進了長安城之中自己的府邸之後,就趕忙到莊子上來看望皇爺爺了,還去看了晉陽姑姑,現在孫兒住在外頭,比之前在宮中的時候,自在了一些。”李象說道。

李二陛下撫須,點點頭說道:“的確是啊,以往你在宮中的時候,出宮的確是多有不便,現在也好了。”

“是。”

“一會兒就到後宅去看看你皇祖母吧。”李二陛下說道:“不過,象兒你封了王,也就有了一個王應當擔當起的責任,莫要讓朕失望,讓你父皇失望。”

“是,孫兒明白。”李象說道。

“好了,去吧。”

“是,孫兒告退。”

李象和李二陛下在書房之中並沒有說太多的話,也沒有太多的話去說,李二陛下就是盡到了一個長輩的職責,叮囑了李象幾句,而李象也不會主動去說別的。

他要的很簡單,就是與自己的皇爺爺常來常往,保持聯絡就好了。

今日到莊子上來探望李二陛下,去拜訪了玄家,往後就會有更多的理由與這邊聯絡,比如說手上有什麽好東西,送過來孝敬皇爺爺什麽的,又或者是送給晉陽。

保持了聯絡,關係自然就親近了。

這才是李象想要的。

不得不說,李象封王離開了皇宮居住在長安,在這上麵,真是給他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李象這一趟來i莊子上不管是聯絡感情也好,還是帶著別的目的來的也好,他都是穩賺的,這一點,宮中的李厥就達不到李象這樣的高度了。

如今的李厥和蘇氏仍舊在宮中,目光還是盯在李承乾身上,不能說他們的目光放的不對,畢竟到最後誰是太子,決定權在李承乾手中,其餘的人,不過是一塊或重或輕的籌碼而已。

一轉眼又是年底,薛仁貴從熊津回來了,自從熊津都護府改成了熊津道之後,薛仁貴這家夥就成了實權派的人物,回了長安城之後,長安這邊也有不少官員想要巴結薛仁貴,與薛仁貴交好。

雖然薛仁貴是武將出身,這麽多年又是在外頭,但是一個人能鎮住整個熊津地區,也不是什麽簡單人物了,早就不是以前那個頭腦簡單的薛仁貴了,雖然說不能對付得了長安城中的這些場麵,但是至少還是遊刃有餘的。

回到長安城,進宮見過李承乾之後,又從長安城中脫身,得了空閑之後,薛仁貴就到了東山縣莊子上,來拜訪玄世璟來了。

“玄公,咱們可許久不見了。”前廳之中,玄世璟和薛仁貴落了坐,下人上了茶之後,兩人便開啟了話匣子。

“是啊,有兩三年了吧,這兩年來熊津那邊忙到你過年都不能回長安。”玄世璟說道:“也委實辛苦你了。”

“辛苦倒是不辛苦,但是就是有些害怕啊。”薛仁貴說道。

在玄世璟麵前,他也沒有什麽藏著掖著的,他知道,玄世璟不會坑騙他,所以有些話,不必避諱。

“害怕?怕什麽?”玄世璟問道。

“以往是熊津都護府,雖然在那邊帶兵,還總領著熊津的事務,但是那時候麵前好歹還有個新羅,實際上大多人都知道,我在熊津,一來是要穩固熊津的地方政務,二來就是要防著新羅,有新羅從中牽扯,我自然安穩許多。”薛仁貴說道:“但是現在,熊津都護府成了熊津道,新羅也被程處默將軍和吳王殿下給平了,偌大的一個地方,能說話管事兒的就隻有我一個人,總領著地方政務,節製下麵的官員,更重要的是手握軍權,就怕朝中這邊有人坐不住啊。”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大唐的眼光與步伐

薛仁貴自己擔心這些也不是沒有道理,想想偌大的一個熊津都護府,下麵的官員,全是薛仁貴在節製,加上薛仁貴在熊津手握重兵,幾乎等同於一方諸侯了,朝廷這邊能不管不問?

皇帝會放心?大臣會放心?就算皇帝放心了,朝中的大臣也得找機會在皇帝麵前給他上眼藥,那時候,薛仁貴就算是規規矩矩的,那也抵不過三人成虎,所以薛仁貴害怕了。

“你說的倒是有道理。”玄世璟說道:“不過你現在坐在這個位子上,也是實勢所早就出來的局麵,新羅剛定,就如同幾年前高句麗和百濟被平了一樣,新羅的地盤才剛剛納入大唐的版圖之中,那邊一切事情,都要從頭開始,還是那個理由,你比朝中的任何人都熟悉熊津那邊,所以那邊的事情,你是當仁不讓,所以,原本新羅的地方上的建設,還是需要你來總領,等到幾年之後,那邊太平了,不會生亂子了,那些人都真真正正的歸附了大唐,能為大唐做出貢獻了,到時候你也就不會被釘在那個位子上了,所以,不必恐慌什麽。”

薛仁貴在那個位子上做不久的,整個熊津道,都在薛仁貴的手底下,朝廷又怎麽可能把薛仁貴長久的放在那裏呢?估計等收了的新羅的地盤被薛仁貴整頓明白了,朝廷就會重新派遣一批官員到那邊,該接替的接替,該怎麽著的怎麽著。

至於薛仁貴,無非就是兩條路,一是回長安城,他在熊津立下了這麽多功勞,有那麽多的政績,在長安城,在朝堂上,必然是有一席之地,另外一條路,無非就是還會留在熊津,不過那時候的薛仁貴手中的權利,肯定不比現在,即便是手中的兵馬,也要被分出去。

朝廷現在對熊津道的重視還是不夠啊,打下來容易,但是守住,真正的讓它變成自己的地盤,這難。

所以現在這難題是落在了薛仁貴身上。

朝廷在讓他扛著這個難題。

保不齊新羅的百姓之中還會有一批比較有血性的人呢?趁著大唐一個不注意,就想要學高句麗餘孽一般,想要複國,或者是聯絡倭國。

倭國可是剛剛丟了島根県,把偌大的銀山拱手相讓給了大唐,要是有機會的話,他們會不取回來?

隻是這個機會,估計如今這一代的倭國人,他們是等不到了。

如同後世島國建著鷹醬的軍事基地一樣,整個島根県,幾乎已經成了大唐在海外的軍事基地了,就是為了護著島根県的銀礦,這可是大唐好不容易拿下來的,一個千載難逢的戰爭機會所拿下來的,大唐抓住了這個機會。

等到這個難題被薛仁貴解決了之後,薛仁貴就可以安心了,因為朝廷會給他挪窩。

“但是最近朝中已經有風聲,有不少人在陛下麵前上奏,說起熊津的事兒了。”薛仁貴說道:“若是陛下問起來的話。”

“你問心無愧,你怕什麽。”玄世璟笑道:“放心吧,陛下也不是不明事理之人,關於熊津,當年陛下還是太子的時候,一切就都已經謀劃好了,如今一切,不過是在計劃之中,按照計劃之內的路子在走而已,無需擔心,而且,你要處理的,不僅僅是熊津的問題,莫要忘了,大唐在倭國的島根県還有軍隊,還有銀礦,到時候從倭國運送出來的銀子,不是走熊津,就是要過海直接到登州,熊津半島地區,可是大唐對倭國的一塊跳板,所以這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便是朝中言論滿天飛,隻要陛下相信你,隻要你還效忠大唐效忠陛下,那就沒問題。”

玄世璟不管是從原本曆史上所了解到的,還是現如今活生生擺在眼前的事實,或者是他親自接觸的這個薛仁貴,都不可能對大唐有二心,所以可以放心的把薛仁貴放在熊津。

“這樣就好........”

顯然,有了玄世璟的這番話,薛仁貴是放心了許多,他常年在熊津地區,在朝中除卻玄世璟之外,也就沒有什麽別的人脈了,一旦朝中有人朝他潑髒水,能幫他的就隻有玄世璟。

玄世璟相信薛仁貴的人品,所以也樂得幫他,畢竟幫他就是在幫大唐,幫著大唐安定熊津。

也正是薛仁貴在朝中沒有什麽人脈,朝中的一部分人也對薛仁貴放心,一個沒有人脈的人放在外頭,還被朝廷看的這麽嚴實,生不出什麽亂子來。

玄世璟所說的一切都在計劃之內,這話也沒錯,李承乾還是太子的時候,李二陛下還在謀劃著打高句麗的時候,這一整套的戰略體係就已經被玄世璟給提出來了,李二陛下也知道,隻是這個戰略體係,大唐用了十多年的功夫,曆經兩代人,才徹底的完成,將整個三韓半島納入了大唐的版圖,三韓半島成了熊津半島,也完成了他們想要倭國的銀礦的心願。

一個目光,看十年,走了十年,這就是大唐的毅力,而且這個毅力,還會繼續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