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少 第1265章

說到底,最後結果如何,還是要看自己,看自己心裏關著魔的牢籠夠不夠結實。

“輔機,你就沒有什麽想要對朕說的嗎?”說了這麽多,李二陛下終於切入正題。

長孫無忌站在李二陛下身後,站直了身子,拱了拱手:“有些話,臣可以說,有些話,臣覺得,不能說。”

“哦?輔機說出這樣的話,還是第一次呢。”李二陛下笑道:“當初在秦王府的時候,輔機可不是這麽說的。”

“當初的陛下,也不是今日的陛下。臣鬥膽。”長孫無忌回應道。

“哈哈哈哈,輔機這話回的妙啊。”李二陛下臉上帶著笑意,隻是笑著笑著,眼中卻是湧現出一股悲傷,沒有被任何人看到。

李二陛下站在宣政殿門口,看著前方巍峨的含元殿,肅靜的大明宮中,無論是房簷回廊海慧寺亭台樓閣,都極為大氣,大氣之中也不乏精致,每一處,無不彰顯著皇權的威嚴。

人們對於皇權總是敬畏的,但是隻有走到了這個地步,坐在了這個位置上,才會明白,坐在這個位子上是有多麽的孤獨。

自古王者稱孤道寡,因為他們是真真正正的孤家寡人.......

當年軍營之中,把酒言歡,無話不說,那時候他們是兄弟,等到李二陛下坐上了皇位,他們之間就越來越像君臣的模樣了。

李二陛下的心思,長孫無忌無法全都猜透,而長孫無忌也不再是有話可以全都對李二陛下說的臣子了。

這種變化也是必然的。

李二陛下在對待功臣上,已經比前朝那些帝王要好的多了,但是仍舊是那句話,伴君如伴虎。

李二陛下在這個位子上坐了這麽多年了,許多事情他心裏一清二楚,但是有的時候,在偶爾的一瞬間,人變得感性起來,還是貪心的想要回到當年的樣子,但是誰都知道,誰都清楚,過去的,回不來,已經變了的,更是回不來。

“輔機,你我少年時便相遇,那會兒,朕還是單純的李家二郎,想著入朝為官,盡自己所能,造福百姓,後來的形勢,你也看到了,有時候,是朕一步步爭取,有時候,是朕被一步步逼到一定的位子上。”李二陛下說道:“可是不管怎麽說,這麽多年來,你是朕最為信任的人。”

長孫無忌隻是躬著身子站在李二陛下背後,並沒有回話。

單純的隻從李二陛下的年紀來說,現在李二陛下的年紀,可以說已經是走完了人生的一半了,可以說李二陛下的這前半輩子,經曆過平靜無波,經曆過波瀾壯闊,十幾歲便獨自領兵征戰,一直到三十五歲的時候,天下太平,四海安定,萬朝來賀。

對於尋常人來說,李二陛下的一生,就是一個傳奇。

他的傳奇,也並非是他一個人鑄就的,天策府的諸多文臣武將在旁,助其成事,而長孫無忌在這幫臣子之中,當居首功。

這個殊榮,李二陛下也絲毫不吝嗇的給予了長孫無忌,淩煙閣功臣,長孫無忌位於第一。

“輔機覺得,如今的太子如何?若是有一天,朕不在了,太子能否挑得起這大唐江山?”李二陛下直接了當的問道。

德義聽到李二陛下說出這話,默默的將宣政殿周圍的宮人都遣退到了一邊兒去。

丹藥的事情經過這幾日的查探,德義心中多多少少的也知道了一些苗頭和風聲,但是他能做的,也就隻有將宣政殿裏頭還有陛下寢宮之中的這些不幹淨的宮人全都送走。

在天子身邊兒伺候,早就該有什麽該聽,什麽不該聽,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的覺悟了,若是不守規矩,被弄死也是活該,現在關於這些人,也就是比下仁慈,沒有要了他們的命,隻是全都攆出了皇宮罷了。

“太子殿下地居嫡長,仁孝純深,從小便是在陸德明與孔穎達這兩位儒學大師的教導下成長,熟悉儒學經典,又跟在陛下身邊兒這麽多年,學著處理國事,從先前的幾次代陛下坐朝理政來看,臣覺得,太子殿下作為大唐的儲君,無疑是十分優秀的。”長孫無忌說道。

“儲君是未來的帝王,雖然隻是時間上的早晚,但是兩者之間,還是有些不同的,朕當年情況特殊,不能與現在一概而論。”李二陛下自嘲一笑。

當年的李二陛下雖然當過一段時間的太子,但是實際上,自從李二陛下坐上了太子的位子之後,幹的都是皇帝該幹的事兒。

因為那時候先皇已經不理朝政了,朝中大小事務,皆由太子定奪......所以嚴格來說,李二陛下的太子的名頭,實實在在的,也隻是個名頭而已。

“陛下可是對太子有什麽不滿之處?”長孫無忌嚐試著問道。

長孫無忌覺得,陛下不可能好端端的就這麽著急莽荒的將自己召進宮,十有八九就是為了丹藥的那件事兒,雖然與陛下在一起說話的時候,自己極力阻止陛下說出這件事兒來“難為”自己。

可是現在陛下不說了,看陛下的態度,長孫無忌反而不好受了。

第六百七十六章:既是君臣,更是父子

李二陛下搖了搖頭,歎息一聲:“承乾是朕一手培養起來的,是朕欽定的大唐太子,是大唐未來的皇帝,是朕的接班人,從小到大,朕對承乾寄予了太多的希望。”

關於丹藥一事,涉及到了李承乾,李二陛下承認自己心裏有些不是滋味兒,自己疼愛培養了多年的兒子做出這種事,李二陛下覺得自己被“背叛”了,但是在覺得自己被背叛的同時,也在為李承乾的這些小手段而歎息。

若是手段高明一些,李二陛下或許也不會如此了,雖然心裏不是滋味兒,但是太子手段有進步這是件好事兒,所謂手段,見得人的,見不得人的,都是一個帝王必須要掌控的,能不能用到是一說,能不能了解又是另一說了,即便用不到,也要學到才是。

而現在回顧一下關於丹藥這件事的前因後果,著重看看這件事的過程,手段真高明不到哪兒去。

坐了這麽多,除卻徒勞無功然後搭上兩條人命之外,其餘的,什麽都沒有。

雖然這件事情是太子的過錯,但是沒有出什麽大事兒,天底下沒有爸爸會討厭自己的親兒子的,即便是兒子偶爾做錯了一件事,作為父親,除卻原諒他,還能怎麽辦?

皇家也是如此,皇子隻要不犯下滔天的罪過,身為皇帝的父親,也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將這事兒就這麽過去了。

不然皇室的子弟之中,也不會出現李佑和李愔這樣的人,李愔的暴虐,李佑的叛亂,說白了就一句話,都是李二陛下給貫出來的。

從小兒不教導,長大了,做了這麽多荒唐事,回過頭來想要教導,卻已經晚了。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李愔的老師教導李愔,都已經快要把命給搭上了,奈何人家是皇子,李愔的王府之中走一遭,就跟鬼門關裏轉一圈兒然後出來的感覺是一樣的,好在,一切都結束了。

李愔這個學生卻是死在了念過古稀的老師前頭。

不過,在李二陛下心裏,這條準則可以用在其它人身上,但是李承乾不行。

就因為李承乾是大唐的太子。

所謂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在這件事上,李二陛下現在心裏十分難受。

在東宮的書房外頭聽到太子與身邊兒內侍的對話,李二陛下心裏就懷疑了太子,此時的懷疑不過四五分,但是方才與長孫無忌說話的功夫,長孫無忌一直在刻意回避自己的問話,回避這個問題,那麽李二陛下對於李承乾的懷疑,就從四五分上漲到了七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