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蒼的話讓不少人都覺得意外。

就連曾經靠著經商出身的灌嬰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稅收竟然這麽重了嗎?

如果從原材料,到加工,再到售出,按照三級來劃分的話,那真正的稅收不就是五稅一了嗎?

“這個稅率是不是太高了點?”蕭何想了想,說道。

陛下說的可是十五稅一,這個稅率要比秦始皇時期的稅率還低一些。

而秦始皇時期的稅率一直是維持在十二稅一這個水平線上的,也就是秦二世登基以後胡搞八搞的,所以造成了稅率不斷的提高。

當然,這個指的是針對全天下的稅率。

而漢朝現在則將這些稅率給區分開了,分為農稅也商稅,雖然都是十五稅一,但確確實實是分開計算的。

“並不高!始皇帝時期的稅率已經算是寬鬆的了,可若是也按照這種算法來計算的話,他的稅率大概是不到三成半稅一,之前隻不過因為工商業並非重點,所以關注的人並不是太多,就連朝廷也都很少去關注這方麵的一些細節。”張蒼直接解釋道。

擔任戶部尚書這幾年,他做的可不隻是錢糧大管家,他還充分的了解了先秦戰國時期的各國稅率,並且根據各種不同稅率所呈現的效果進行了總結。

為了防止大家的思想誤入歧途,張蒼又接著解釋道:“雖然商品到了百姓手中是一個整體,但是在生產製造的過程中卻是分為幾個階段和部分的,若是整體而言隻收十五稅一的稅,那麽這個稅是收誰的?收原材料供應者的?還是收製造者的?或者收販賣者的?”

“商人們若是想避稅,其實也很簡單,一件商品從原材料到加工再到販賣,全部由他自己來解決,這樣就可以節省掉兩道程序的稅,但一般人顯然是沒有這個實力的,而普通人若是想要這麽辦,成本倒是可以降下來,但是效率卻要大打折扣。”

“這麽說吧,若是自己大包大攬,一個月能賺一千錢的話,那麽通過三級模式,一個月他最少能賺兩三千錢,稅雖然交的多了,但是賺的也同樣多了。”

“嗯,是這個道理!”對於張蒼的話,田儋表示很認可,看著王陵說道:“這個王尚書應該是最有體會的,早些年工部尚未采用流水製造的時候,一天能製造多少新犁?現在采用了流水製造之後,同樣的人,一天又能製造多少新犁?”

王陵也緩緩的醒悟了過來。

的確如此。

“同樣的人數,現在的效率差不多是先前的三倍有餘!”王陵說道。

流水線固然有流水線的劣勢,但是他的優勢也同樣很明顯。

原本培養一個學徒到出師,最快也得三五年的時間。

而現在呢?

一些簡單的部件,十天半個月就會了,經過一個月的上手磨煉以後,直接就成老手了。

流水線最大的好處就在於我不需要你全部都懂,我隻需要你在最快的時間內做到局部的專精。

而時間久了以後,就會形成另一種現象,每一個工位的人,幾乎不需要怎麽費力就能製作出符合標準的零件。

這就是熟能生巧的最好應用,不隻是在木匠工坊,兵器工坊也是同樣的。

王陵本來還以為這是皇帝想出來的辦法,但擔任了工部尚書,查閱了大量先秦留下來的資料記載之後才發現,原來這種方式早在先秦時期就有了。

隻不過他們沒有像漢朝這樣大規模的應用,先秦隻不過是將這種技術應用在了軍事上麵。

雖然大家早就知道秦能一統六國,並非隻是運氣使然,但也就是到了現在,漢朝掌握了大量先秦時期的各種資料,這才真正的意識到先秦的強大。

更加體會到,秦一統六國,沒有任何的機緣巧合,而是天下大勢,還是勢不可違的那種。

前麵的老祖宗為秦始皇鋪墊了那麽多,留下了那麽寶貴的財富和一係列的資源等優勢。

換句話說,即便上位的不是秦始皇,隨便換一個人,隻要不是秦二世那種類型的,都能一統天下。

王陵的本意是打算將這種技術拿來運用在軍事上麵的,但皇帝卻直接拒絕了他,輕飄飄的告訴他,所有工業都可以運用。

而這個決定所直接帶來的影響,就是漢朝的工業生產力在短短的幾年內提升了數倍。

基本可以說,若不是受製於原材料的短缺,漢朝的工業能力還能在上一個台階。

似乎是意識到了大佬們的擔憂,畢竟先前沒有人點透這一點,現在他們都知道了稅率到底是怎麽回事,心中難免會有一些芥蒂。

田儋想了想,又說道:“其實現在這個情況,是我們不做,也會有人去做的,與其讓外麵的人去做,倒不如朝廷先做了,起碼如此一來,朝廷也是有錢了,而朝廷有了錢,就可以展開更大的局,鋪設更多的工業,經商的都知道一句話,物以稀為貴,現在就是這麽個情況,能夠批量製造生產的工坊太少了,若不是朝廷打壓的緊,加上這事先前是我辦的,又跟錢莊聯合錢不過手,你們信不信,肯定會有人想辦法屯一批貨,然後加價賣出去?”

“現在朝廷應該做的事情,並非是去糾結稅率的問題,況且這個稅率雖然聽著嚇人,但真要比的話,還是比先秦低的。”

“所以說,首先要瞅準市場,找出百姓最需要的東西,然後整合資源,批量製造,當製造的人多了,市場價格自然也就下來了。”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戰亂時期,農業的生產遭到了巨大的打擊,所以糧價居高不下,而和平時期,百姓能夠安心農業生產,所以現在的糧價呢?這工商業其實跟種地的道理是一樣的。”

蕭何搖了搖頭,道:“道理是那個道理,但想要做到就太難了,大漢沒有那麽多的閑散人員!”

聽著蕭何的話,田儋忽然笑了。

“現在是沒有,但是十五年後就有了啊,難道蕭侍中忘了陛下推行的人口政策了嗎?”

‘啪……’

蕭何猛的一拍腦門,自己咋把這茬給忘了呢?

先前隻是覺得發展人口就可以開墾更多的地方了,但是對於發展人口,蕭何也是持謹慎態度的。

他的想法是穩中有升,別搞什麽大爆發之類的就行了,這會突然增加家庭負擔,增加朝廷負擔的。

不管什麽事情,穩步推進才是最合適的,不慌不亂,慢慢布局。

雖然看似磨磨唧唧的,但曆史證明,也隻有這種方式才是最靠譜的。

“老夫怎麽沒想到這一點呢……”蕭何現在算是明白了王不餓為什麽會鼓勵全力生育人口了。

合著最後的機關在這裏算著呢?

十五年後,一百多萬人口達到了十五歲,雖然還不算成年,但也能當一個成年人去用了。

按照現在的耕種水平,就算這一百多萬人不種地,也是足以養活他們的,所以這批人就可以投入到工商業的發展中去了。

而且往後每年都會有大量的人口出生,大漢的人口往後隻會越來越多,然後來到一個人口紅利期?

陳平笑了笑,安慰道:“陛下高瞻遠矚,想的問題多了去了,蕭侍中想不到也不算什麽丟人的事情,再說也不止蕭侍中一個人沒想到,咱們這些人當初不也都沒想到嗎?”

蕭何點了點頭,但又有些疑惑,怎麽總感覺陳平這貨是在罵自己呢?

不過也管不了這些了。

今日這場會議,蕭何跟陳平兩個人其實隻是參會的,最多也就是最後根據他們的描述來總結一下。

若是可行,就最終整理呈報給皇帝,然後該誰執行的誰去執行。

事情雖然是交給了商部,但是政令還是得尚書省去下達,說白了就是尚書省去站台,商部去執行,這就是一套正規的流程,意味著是國家政策,是皇帝認可的事情。

接下來,這場會議的主角是田儋。

事實上田儋也並非完全沒有準備,經過先前大量的總結,他也基本上有了逼數。

朝廷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什麽事情都一口氣去做了,加上現在隻是一個探索時期,就算是王不餓親自出馬,也不敢直接將攤子鋪的太大。

所以,當下主要還是從衣食住行方麵來下手。

第一個要考慮的,自然是國都洛陽。

但考慮到工部在洛陽有兩個超級工坊,所用的勞動力是在太多了。

所以田儋的想法是就依托這兩個超級工坊來繼續發展,其主要任務落在了木匠工坊身上,接下來需要推出更多種類的農具來完善農具的改革,其他行業在搞的話,人力就跟不上了,會影響到正常的農業經濟。

第二個則是在蜀地和潁川大力發展鹽業,在九江郡周圍大力發展木業,同時設置幾座大型的工坊用來製作車輛,以及一些完成了初加工的木材運往各地。

最後是在東海郡等地,大力發展紡織業。

其他地方暫時就不做安排了,沒那麽多精力,也沒那麽多錢去燒。

而最後,田儋又將目光放在了曹參身上,直言道:“曹尚書,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請對一些官吏進行考評,將更適合這些發展規劃的官吏調往各地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