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來了……”

一隊斥候飛速的跑向大部隊,高聲的呼喊著。

韓信嘴角微微上揚,你不是能跑嗎?

接著跑呀!

“多少人?”韓信淡定的問著。

“不知道,密密麻麻的,至少五萬以上!應該快要過來了!”斥候連忙匯報道。

這一路他也是拚了老命的,途中不斷的更換戰馬,甚至還丟下了一匹戰馬,這才將對方甩開一些距離。

但是這個距離卻很近,他在跑,對麵也同樣在跑。

而他之所以能夠甩開一定的距離,那完全是占據了人少的原因。

‘轟隆隆……’

斥候話音剛落,韓信便隱隱的聽到了大隊騎兵正在高速奔跑的聲響。

“準備迎戰!”忽然間,韓信一聲高吼。

將士們直接操控著戰馬調轉方向,紛紛取下了兵器架上的騎兵槍,整理著身上的鎧甲。

“重騎兵到後麵去!”韓信接著命令道。

大軍開始調整方位。

雖然五千人配備了五百重騎兵,但隻有單獨行動的時候這五百重騎兵才會給他們。

像這種三萬人一起行動的戰鬥,這三千重騎兵是被聚集在一起使用的。

規模越大,人數越多,作戰的效果自然就越強。

讓重騎兵去打頭陣,雖然很不錯。

但韓信卻覺得有些大材小用了。

重騎兵的作用在於衝擊力,在於破防。

而不是跟對麵騎兵麵對麵的去對碰。

戰馬的速度,管他重騎兵還是輕騎兵的,兩者相撞,不論是誰下場都不會太好。

而為了應對今日,韓信也更是做了萬全的準備。

吃到了嘴裏麵的,又怎麽可能輕易的吐出去呢?

所以,早在三天前,韓信就讓兩千騎兵帶著那些女人往回走了。

韓信給他們的命令是,每天至少行軍百裏。

而韓信則親自帶著兩萬八千人在後麵坐鎮,以每日三十裏的速度緩緩的向南移動著。

一是吸引注意力,二是給前麵的俘虜們爭取回到大漢的時間。

所以,若是那兩千騎兵按照自己的要求執行的話,現在他們應該在自己南邊二百一十裏處。

即便是匈奴騎兵,二百一十裏的距離也需要一天多的時間才能趕上。

若是在考慮到雙方都在移動,基本上會在第三天的下午趕上。

但這個前提是,韓信率領的主力沒有與他們交戰,匈奴人可以直接南下,並且以最快的速度追上去。

然而,這可能嗎?

當然是不可能的。

漢軍的戰鬥力如何,韓信心中比誰都清楚,麵對這武裝到牙齒的兩萬八千漢軍騎兵,匈奴人便是來十萬,都未必能徹底的擊敗他們。

而負責看管俘虜的兩千人,其實也不是什麽善茬。

其中就有五百斬馬刀兵,考慮到他們人數太少,放在主戰場作用不大,於是韓信便讓他們加入隊伍去押送俘虜。

五百斬馬刀兵配上一千五百騎兵,這套陣容就算最終不能將俘虜順利帶回,至少也能讓一萬匈奴騎兵頭破血流。

況且,事情並不會這麽糟糕。

這裏距離漢境不過六七百裏,俘虜隊那邊距離更近,隻有四百裏左右。

基本上他們再走個兩三天,就能碰見灌嬰帶領的漢軍主力了。

隻要跟主力聯係上了,還用擔心其他的嗎?

灌嬰隨便派點援軍過來,匈奴人就得把頭皮撓破。

列好隊形,搶占有利位置。

草原如同大海上的波浪一樣,高高低低的起伏不斷。

兩萬七千漢軍搶占了一座高地,然後就這麽站在上麵靜靜的等著匈奴人的到來。

前方,一陣黑色的煙霧升起。

不多時,第二道煙霧升起。

第三道……

從前方歸來的斥候不斷的從大軍兩側繞行,然後換一匹馬,騎一匹帶兩匹,在繼續朝著兩側遠處離去。

騎兵野戰搶占高地?

不懂的人當然會認為這是傻子戰法。

但懂行的人都知道,這才是最明智的打法。

騎兵需要空間的同時,其他因素也是很重要的。

例如說,韓信每天隻走三十裏,給匈奴騎兵機會的同時,也讓己方的戰馬得到了休息。

而匈奴人現在已經不知道跑了多久了,他們的戰馬還能不能支撐下去這一場仗,這還需要打上一個問號。

搶占高地,他有的不隻是視野。

而是待會衝鋒的時候,這個坡度會為他們提供物理加速,能夠讓戰馬在更短的距離內衝起來。

而匈奴人則是需要上坡,雖然坡度不大,但對於戰馬來說,也是很消耗體力的。

終於,地麵的震動越來越大。

就連**的戰馬都不時的發出陣陣嘶吼,脾氣變的有些焦躁。

孫二手掌輕輕的撫摸著戰馬的臉龐,戰馬感受著主人手掌的溫度,很快便冷靜了下來。

他們兩個已經一起待了一年多的時間了,哪怕戰馬隻是一頭牲畜,但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內,感情也是培養了起來的。

‘嗡……’

‘嗡……’

‘嗡……’

沉悶的號角聲響起,音調平穩有力,且持續不斷。

騎兵部隊自然不能用步兵的那一套作戰命令,而且騎兵背著巨大的戰鼓也很影響行動。

所以他們便用號角來替代戰鼓,聲音雖然感覺不是很響亮。

但號角的聲音卻能穿透到更遠的地方,離得近甚至能感受到四周的空氣似乎都在震動。

孫二拍了拍戰馬,然後右手從右腳前的箭筒內抽出了一支箭矢。

“老三,該咱們發威了!”

老三便是孫二給這匹戰馬起的名字,反正沒啥文化,孫二幾乎就是拿他當兒子養的,但又比兒子更重要,然後就有了老三這個名字,其實它叫孫三。

老三聽懂了主人的話,吭吭的兩聲嘶吼,然後便緩緩的向前移動著。

整個部隊都在向前移動著,開始隻是緩慢的移動,然後速度越來越快。

借助著下坡,戰馬不斷的加著速度。

孫二並非前排,所以他們的任務就比前麵的多了一些,負責射箭。

因為前排隨時都可能與對麵的騎兵短兵相接,而戰馬的速度又很快,射箭的話,基本上發射一兩支就要去進行近戰。

很不方便,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所以在漢軍的騎兵戰術中,前麵五排是不用射箭的。

從衝鋒的那一刻起,隻需要緊緊的握著騎兵槍就可以了。

騎兵槍丟了,就用環首刀。

而後排觸敵的時間相對晚一些,所以就擔負起了射箭的任務。

當然,基本上就是中間的在射箭,後排壓根用不上,因為他們射出去的箭,可能砸在自己人頭上。

‘嗖嗖嗖……’

眼瞅著距離差不多了,孫二迅速的張弓搭射,朝著斜上方就是一通亂射。

這種規模的戰鬥中,什麽精準的射術都是浮雲。

真正有用的,是你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發射出去多少箭矢。

你發射的箭矢數量多,就意味著你能壓製對方的更狠。

在全套馬具的輔佐下,漢軍騎兵得以在馬術上麵並不比匈奴人弱多少。

當然,這個指的是那些花活。

在這種大規模的戰鬥中,花活往往是最不可靠的。

真正可靠的是,誰能在戰馬上麵做的更穩,誰能在戰馬上用出更大的力氣。

顯然,在這方麵,漢軍是占據著優勢的。

高橋馬鞍加馬鐙這套組合,他能夠讓一個從未騎過馬的人,第一次騎馬就能穩穩的坐在上麵,適應高速奔跑的狀態。

所以,它有多恐怖你自己想象一下。

三輪射完,前麵的已經差不多要短兵相接了。

孫二直接收起了弓箭,順手從兵器架上取下了騎兵槍。

後方的騎兵還在繼續發射著,漢軍對騎行中的射擊做過嚴密的研究。

所以可以保證什麽時候可以停止射擊而不會傷到自己人。

孫二雙手緊緊的握著騎兵槍,雙眼死死的盯著前方。

前排的壓力是巨大的,他們麵前到處都是敵人。

而後排的則需要集中精力,因為其前麵會有漏掉的敵人。

畢竟前排解決不完所有的敵人,他們也不是神,更沒有三頭六臂。

騎兵槍的槍頭特別長,類似於將半截劍安在了上麵一樣。

可刺可砍,雖不及多功能,但也差不多了。

孫二控製著戰馬,盡可能的與對麵的匈奴人拉開距離。

不隻是孫二,整個漢軍都是這麽做的。

騎兵槍全長三米,去掉士兵需要握的地方,前段可用的長度也在大概兩米左右,兵器有長度優勢都不知道利用,那這仗也就沒必要打了。

而孫二隻需要跟著前麵的人一直跑就行了,錯開一個馬身的距離即可。

這樣做是防止前麵的人墜馬之後發生追尾事故。

很快,孫二便瞅準了機會。

他看到了一個手臂被劃傷的匈奴騎兵,傷口並不深。

前麵像這種劃傷的敵軍多的是,當然不是前麵的人不給力,而是為了戰鬥需要。

確認目標,孫二跟隨著隊伍的前進方向,稍稍的微調著一些距離。

雙手一前一後的握著騎兵槍,眼神凶狠的盯著對方。

直到距離快要接近的時候,這才猛的將手中的騎兵槍捅了出去。

‘噗……’

槍頭穩準狠的刺入了對方的腹部,孫二手腕迅速的轉動,順著兩方戰馬移動的方向,利用戰馬的機動將騎兵槍從對方體內拔出。

同時,也利用著這個機會來增加敵軍傷口的創傷麵積。

兩匹戰馬迎麵而過,騎兵槍不費吹灰之力的便被拔了出來,鮮血瞬間噴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