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宏禪入定之後,趙、伍二名真人自塔中出來,對天頂之上一揖,道:“此回多謝二位相助,來日我必登門道謝。”

天中有聲道:“兩位真人客氣,在下定必將話帶到。”

雖話語落下,便見上空有兩道光華一閃,離了此處,往西北方向飛去。

這降魔雙鏡一走,平都教護山大陣也是再度將整座山門籠罩入內。

趙、伍二人又行至白玉台上。伍真人上來一步,對張衍等四人稽首道:“溟滄派道友此番之助,敝派定銘記於心,隻是掌門真人他閉關參悟功行,不能親自前來,隻讓我二人代為相謝,萬請四位不要見怪。”

張衍微笑道:“真人言重了,戚掌門提升功行要緊,既然貴教已然煉合寶塔,那我等也不在此處叨擾了。”

今番折騰出這麽大動靜,還有魔宗修士前來壞事,平都教門中還有一大堆事需要善後,伍真人也知這等時候不便留客,故隻是客氣幾句,便不再挽留,將四人一路相送至山門大陣之外,再送出千餘裏,這才回來。

此刻教中三百餘位弟子已是自靈塔之中出來,有這些弟子在,門中之事自可梳理齊整。

伍真人到了白玉台上,他神色振奮,道:“煉合了藏相靈塔,我平都教底蘊已是不再弱於南華、太昊等派,等掌門真人出關,我教大興可期。”

趙真人歎道:“有劫數在前,就怕我未必有那麽多時日。”

伍真人嗬了一聲,道:“趙真人,你看那張真人手段如何?”

趙真人想了一想,道:“深不可測。”

伍真人道:“所謂劫數,不外是與玉霄一鬥,其雖有太昊、平都、補天三派相助,可與我等比較,也不過旗鼓相當,且這三派未必與他玉霄一條心。反觀我處,不說溟滄派,就是還真觀也與我久有交情,說得上是同進同退。不是彼輩可比。”

趙真人點頭,他們三派同盟的確比玉霄派那一方來得牢靠的多,隻看眼下局勢,還占得幾分上風。

想到這裏,他忽然道:“對了。煉合寶塔之前,我玉霄派似是有使前往元陽,除三大派外,也就此派實力最為雄厚,若他倒向玉霄,便就有些難以預料了。”

伍真人皺了皺眉,道:“屈如意確實不凡,但等到掌門真人出關,卻也不見會弱於他,況且元陽派一直想成那第四大派。從來都不願屈居人下,玉霄想憑言語就叫其俯首聽命,那是絕無可能之事。”

趙真人低頭想了一想,道:“但願如此吧。”

他轉首向外,“門外那處大地穴下應是濁氣凝集之地,即便被張真人毀去,也得小心魔宗留下什麽陰毒手段,需得妥善處置了。”

伍真人道:“不外移山倒陸,重聚水土,掌門未曾出關。就由我二人辛苦幾日了。”

東華西南臨海,一處地窟之內,忽然一陣陰風卷過,司馬權一攏煙霧。自裏顯身而出。

慧曉立刻跪伏在地,道:“弟子恭迎恩師。”

司馬權道:“起來吧。”

他卷袖一抖,將大鼎又放了出來,隨即冷笑道:“好在我早有防範,還有這處地界可以藏身。”

狡兔尚有三窟,他早便備好了幾處別府。為得就是應付今日這等情形,

大鼎之上有一道黑煙垂下,他踏步上去,到了鼎口上方,轉身坐下,道:“眾弟子可有損傷?”

慧曉道:“幸得恩師關照,眾弟子撤走及時,無有一個受損,隻是許多營造多年的洞府就此棄了,卻是有些可惜。”

司馬權一擺手,道:“隻要還有人在,洞府還可再建了起來,算不得什麽。”

慧曉垂首道:“恩師說得是,是弟子見識淺陋。”

司馬權心下盤算起來,隨大劫將臨,今後洲中鬥戰定會越來越多,他身旁並無一個盟友,每次都是單打獨鬥,一旦失利,隻好躲藏起來,對自己卻是極為不利。

若是可以,他寧願投靠其中一家,隻可惜他是天魔之身,便是聲言去了天魔本性,也不會有人相信,無論誰人,都隻會視他為死敵,不會當真接納他。

至於門下弟子,卻是個個修為淺薄,暫且還幫不了他。

要是有個千年蟄伏,或還有幾分可能,可他能感覺到,至多數百載中,東華洲內就有大變。轉念到這裏,他又道:“慧嵐那邊如何了?”

慧曉道:“師妹不久前來報,兩位師弟所立宗門已是拜了骸陰宗為上宗。”

司馬權道:“不錯,在六宗之中,骸陰宗與元蜃門最是勢弱,對投靠宗門,通常很是關照,卻是便於我布子。”

慧曉道:“隻是畢竟新附,難得信任。要想完成恩師大計,不知要多少時日了。”

司馬權嗯了一聲,他深思片刻,道:“本來我有一策,可令他們二派取得上宗信任,隻是怕推行過急,反而引其懷疑,但眼下看來,這東華洲上越來越不太平,不知何時就會有大劫降下,卻是等不得了。”

他一點指,飛下一道法符,道:“此中所載,是克製六陰魔蟲之法,你可叫其獻了上去。”

慧曉拿到手中,卻是大驚失色,道:“恩師,若此法漏了出去,那豈不是,豈不是六宗都能克製恩師手段了?”

司馬權哈哈大笑一聲,道:“哪有如此簡單,不過是一道禁製而已,我又豈會去捆縛自己雙手?隨時可以將之破了。”

他又一聲冷笑,至於漏了出去,倒是正合我意,免得六宗再對我窮追不放。”

慧曉長出一口氣,道:“卻是弟子多慮了。”她一個叩首,“弟子這就去辦。”

元陽派內,辟璧殿主周隸廣站在一座平整峭壁之上,默默感受著此間靈機變動。

許久之後,他輕輕歎了一聲。

來此之前,他以為元陽派冒險提拔一名弟子入得洞天,這等舉動難免會使得靈穴有所不穩。

出於拉攏目的,他得亢正殿主授意,特來賣一個人情。好設法把其拉攏到玉霄派這邊來。

可到此之後,卻是驚異發現,元陽派中靈穴穩固,表麵看去。至少百多年內是出不了什麽變故的。

這令他很是不解,為怕是元陽派用了什麽手段瞞過自己耳目,便找了個借口留了下來。

未想這一月觀察下來,卻並未發現任何不妥,令使他頗為失望。這意味著此來目的難以達成了。所幸元陽派也未有任何倒向溟滄派的舉動,總算不失一個好消息。

而另一邊,元陽掌門屈如意與一名中年道人坐於一處雅軒之中,正對座而飲,品賞山前風光。

眼見快至晚暮,那中年道人把握手中酒杯,言道:“那位周真人來了一月了,掌門不作回應,可是無意投向玉霄麽?”

屈如意笑道:“他托你來得?”

中年道人坦承道:“除了這位周真人,還有誰人呢。”

屈如意笑道:“玉霄派是見到平都教此回煉合寶塔。故而有些心急了,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能輕易下了決斷。”

中年道人猶豫了一下,起手一拱,道:“恕小弟直言,掌門師兄到底作何打算,眼看這東華紛爭漸起,若是想脫身事外的話,怕是很難做到。”

屈如意站了起來,負手看著山下大湖。道:“我元陽派自得了無竅精元石後,靈穴已是無礙,並無求人之處,這個時候。玉霄派想憑幾句言語就說服我投向他處,卻也想得太過容易了。”

中年道人考慮了一下,抬頭道:“掌門師兄是要玉霄拿出更多誠意來?”

屈如意淡聲言道:“玉霄又能給得我什麽?”

中年道人一怔,隨即一轉念,道:“眼下雖不得什麽幫襯,那無竅精元石隻可維係百年。那百年之後……”

屈如意卻是一抬手,打斷了他話語,抬眼望向天際遠處,道:“我一門上下日後之命運,非是眼下倉促可決,這等事當然要慎之又慎,此刻情勢未明,到底如何做,尚還言之過早,還要再等等。”

中年道人歎道:“就怕等不得啊。”

屈如意卻是一笑,道:“靈崖在等,溟滄派那位秦掌門也在等,我元陽派為何不能等?”

張衍等四人起法駕離了西南,數日後回了溟滄山門,待入了龍淵大澤後,他稽首言道:“我去掌門處複命,三位可先走一步。”

沈柏霜等三人聽他如此說,一禮之後,便各是回了洞府。

張衍把薑崢喚至駕前,道:“你既已成法身,可去渡真殿中修行,為師需去麵見掌門,你持我牌符自去就可。”

手指一彈,一道靈光飛下,薑崢躬身收下,道:“弟子記住了。”

張衍一催蛟車,往浮遊天宮而去,到了正殿之前,下了車駕,門前通稟過後,便步入進去,在空廣大殿之中站定,稽首道:“見過掌門真人。”

秦掌門微一頜首,笑言道:“渡真殿主坐下說話。”

張衍謝過之後,自去了席座之上坐定。

秦掌門道:“西南之事,我在宮中看得清楚,渡真殿主處置得宜。”

張衍道:“此是弟子該做之事,趙、伍二位真人都曾因那丹珠得益,而今藏相靈塔複得完整,戚掌門又閉關參悟功行,想出關之後,實力當更勝往昔,其派為我友盟,日後對我大是有利。”

秦掌門言道:“還不可大意,平都教有藏相靈塔,別派門中也有鎮派之寶,此卻需在開劫之前有所防備。”

張衍點頭,實則他自知曉掌門真人謀劃之後,就知門中一直在有條不紊的祭煉法器禁製,搜羅各種奇物,為得就是一旦劫開,能有法應付這些寶物。

秦掌門道:“渡真殿主可還記得呂護法收回來那枚真龍精魄麽?”

張衍道:“自是記得。”

秦掌門笑了一笑,道:“前掌門也非是為了此寶,而是為借此拿得另一物。”

張衍訝道:“未知為何物?”

秦掌門道:“萬餘載前,有兩頭天妖最難應付,一是龍君姬無妄,二便是吞日青蝗。雖天下眾妖名義上尊奉龍君,但唯獨那妖蝗卻是不聽調令,姬無妄知他厲害,也未曾去尋過他麻煩,任由其盤踞南崖洲上稱王稱霸。後西洲修士東渡而來,龍君被我祖師斬殺,那吞日青蝗則被西洲諸多先賢鎮壓在了西海海眼之下,外裹法器,內封小界,使其無法再出。”

張衍稍稍一思,道:“龍魂精魄可禦四海之水,門中取拿了過來,是意在那吞日青蝗了?”

秦掌門沉聲道:“無論是那鎮壓在西海之下的寶器,還是這頭天妖軀殼,皆可對我大計有所助益。”

張衍肅然道:“掌門真人若有吩咐,弟子可去做來。”

秦掌門點點頭,道:“這吞日青蝗當年雖不及姬無妄,但也差之不遠,當日隻是封鎮,並未能殺得它,眼下雖過去萬餘載,卻也未必會亡,為保穩妥,此回由你、霍軒、呂護法與牧師兄四人同去。”

“牧真人?”

張衍微感訝異,不過見掌門無意解釋,他也不去追問,打個稽首,道:“敢問掌門,不知弟子何時啟程為好?”

秦掌門笑道:“渡真殿主方才回來,不必急於動身,可先回去回複法力,此事不小,門中亦需時日做得準備,待時機到了,會來告知於你。”

張衍點首道:“弟子明白了。”

自渡真殿中出來,他先是回殿打坐調息,半天之後,就出得關來,關照陣靈道:“去把渡真殿中有關吞日青蝗的記述都是拿來我觀。”

陣靈應聲而去,不一會兒,天中陣門一開,就有一卷玉冊掉落下來,墜在案上。

張衍拿了起來,將之打開,目光一掃,從玉簡之中言語來看,這應是當年西洲修士所錄,記載得正是當年鎮壓青蝗的前後經過。

此班人要滅天妖,也不是盲目而行,而是試探多年,又用了許多計策,將之一步步引到西海之上,這才最終得手。這裏記述尤為詳實,疑似當年參與之人所撰。

看完之後,他忖道:“難怪掌門真人這般鄭重,要我四人前去,由這玉簡上來看,那青蝗當日受創不重,雖經萬載,不是當年能比,可也不見得好對付了。”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