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 出兵遼東

恒盛八年三月初六,在大明百萬軍隊的熱切期盼下,在大明億兆子民萬眾擁護下,對韃子的作戰準備終於全部完畢。

這一天,三十萬大軍在京城外集結,等待著李起正式下達向遼東進發的命令。

這一天,數十萬百姓牽豬趕羊,手裏端著自家釀造的美酒,來給戰士們送行。

三十萬大軍排著一個又一個整齊的方陣,一眼望不到盡頭。

他們人人身披鐵甲,手持利刃,目光堅定,身體如鬆似鐵,即便隻是靜靜的站在那裏,匯聚的強大威勢,也令人不敢矚目。

軍陣前麵是一門又一門數之不盡的大炮,黑洞洞的炮口令人望之生畏。

整整兩千門大炮,從恒盛三年開始就已在晝夜不停地打造,每一門大炮質量優良,射程極遠,

若是同一時間齊齊開炮,足以毀天滅地。

而此時,李起則如天神一般的騎著一匹駿馬之上,駐立在他們的最前方。

不錯,這一次李起要禦駕出征。

這一戰關乎大明百年國運,隻要打贏了,那麽大明百年之內再無邊患。

而若打輸了,則國基不穩,現在這一切大好的局麵都有可能出現崩壞。

但是李起對這一仗非常有信心,因為李起為這一戰足足準備了八年時間,

在這八年的時間裏麵,李起沒有對韃子主動發起過任何一場戰爭。

原本李起隻想準備三年,五年,可足足也是拖了八年。

對內,李起也是采取休養生息的方法,為了這一戰,即便是李自成、張獻忠他們的舊部,李起也是選擇原諒。

這些人投降後,願意從軍的便接納到軍隊,加以鍛造。

不願從軍的,便讓他們回去耕種,為的不過是積蓄國力。

為了發展,李起甚至甘願冒天下之大不為,廢除了當年太祖高皇帝製定的禁海政策,大力發展海貿。

這一個政策著實了得,不過短短五六年時間,大名海貿昌盛,數之不盡的船帆每日裏漂泊在海上,來回穿梭,往返運送貨物。

因為海貿的大發展,使得大明的國力恢複的越發的快,不過短短數年時間,海貿便每年為大明國庫貢獻一千萬三百萬兩以上的收入。

現在大明財政不但可以應付日益增長的開支,而且去年還結餘了七百多萬兩白銀。

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須知,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財政有結餘是多麽的不容易。

而現在,大明要錢糧有錢糧,要大軍有大軍,要武器有武器,於是李起果斷下令備戰。

看著眼前一個又一個的方陣士兵,李起感慨萬千,一切的一切都隻為今天。

突然,李起拔出腰間天子保劍,遙天一指,大聲高呼道:“我大明的將士們,此戰為的是收複我大明疆土,為的是討還昔日漢家的血債。

我等身為漢家兒郎,責無旁貸。大明萬勝,大明萬勝,大名萬勝。”

李起的聲音落下,三息過後,三十萬大軍齊齊大聲高呼道:“大明萬勝。”

“大明萬勝。”

“大明萬勝。”

聲音震動天地,響徹雲霄,就連天上的雲彩也是嚇得變了顏色。

感受到大明軍隊無上的威勢,前來圍觀送行的百姓人人也是熱血沸騰,跟著也是大聲疾呼。

軍民一心,眾誌成城。這一刻,所有人都是被融入進來,真真切切的把自己的命運和家國的命運聯係在一起,融為一體。

大明這邊舉國上下都是在動員對韃虜的戰爭,這一動員便是好幾個月的時間。

轟轟烈烈的行動,李起絲毫沒有遮掩的意思,仿佛也不介意提前被韃虜知道。

如此這般,自然也逃不過韃子的耳目。

很快,李起對韃子用兵的消息就傳到了多爾袞那裏。

多爾袞聽了之後,那也是一陣慌神。

以前李起可謂一窮二白的時候,就已經把韃子折騰的去了半條命。

現在李起貴為大明天子,集合大明舉國之力興兵來討,這又豈是等閑。

要知道李起的這一動,那可真謂是不鳴則己,一鳴驚人。直接便是出兵三十萬,這樣的人馬不論是放在哪一個年代哪一個地方,那都是不得了的一個數字。

有道是人過一千,無際無邊,人過一萬,接地連天。

現在人過三十萬,你去想一想那是怎樣的一番場景。

多爾袞這幾年苦心經營,終於一點一點挽回自己在八旗心中的地位和聲望。

正當他自鳴得意,以為自己可以放鬆,開始享受的時候,李起卻是這時候選擇來打,

這讓本以為自己了不起,都在想著是不是要製定對大明的作戰計劃的多爾袞。

一下就是打的多爾袞當頭一悶棍,措手不及。

這一刻,多爾袞才知道自己其實一直都十分懼怕李起,隻是因為無法戰勝,所以心裏下意識的不去想這個敵人,

以為在心裏選擇逃避,就可以不需要去麵對,但這一切終究是逃避不了。

這幾年其實多爾袞也是沒有放鬆對大明的偵查,特別是對李起,多爾袞將李起的過往經曆那是摸的清清楚楚。

當得知當年李自成破京城的時候,李起這個定王猶如乞丐一般逃離京城,誤打誤撞被當時的吳三桂大軍抓了進去,

後來差一點便是死在了當時一個關寧鐵騎小兵手裏,如果當時李起死了,那該有多好。

哪知道就在李起即將人頭落地的時候,卻是被郭雲龍救下。

“這個該死的郭雲龍,真該千刀萬剮啊。”

每每想起這最可惜的一刻,多爾袞都是恨郭雲龍恨的咬牙切齒。

召集一幹八旗固山額真,王公大臣,多滾便是詢問他們如何應對,有何辦法。

一眾八旗王公大臣這時候得知消息,人L也是臉色凝重,心裏發慌。

如此重要時刻,傻子都知道這一次那是關係到大清的國運,生死存亡。

要知道李起三十萬大兵壓境,那絕對是要畢其功於一役的,這是誰都能看出來的。

正是因為重要,所以這時候他們也是不敢亂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