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不必過分看重

這韃子此時不是韃子,那就是一個又一個軍功啊,那就是他們名留青史的筆墨啊。

試問他們如何會錯過。

於是他們紛紛開始向李起建議大舉對韃子用兵,即便一時不能打打仗,至少也要恢複山海關外的幾座城池,以免韃子的威脅太大。

他們的擔心是不無道理的。

現在的大明,和韃子的勢力範圍也就是靠著一道山海關阻隔,韃子隻要願意,時刻都可以兵臨山海關。

而山海關一旦有失,那對於日行千裏的精銳韃子騎兵來說,京畿之地簡直就是一馬平川,毫無阻隔。

那時候,京城也就將麵臨韃子兵鋒的巨大威脅。

麵對如此威脅,不但是一眾武將要打,文臣也是如此,堵胤錫和顧炎武他們也都是讚成出兵,打韃子。

朝會上,待到一眾武將發言過後,堵胤錫也出班對李起說道:“皇上,如今我大明雖然國力還不足以支撐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但是若真的開戰,微臣相信我大明必將取得最後勝利。

微臣之所以下這樣的判斷,原因有三,其一,雖然我大明國力不足以支撐曠日持久的大戰,但是韃子亦同樣不能支撐,他們也不行。

都是國力不行,但我大明卻與韃子又有巨大區別。

我大明幅員遼闊,子民億兆,再加之皇上正統地位深入人心,百姓皆舍命擁護,此乃韃子拍馬亦不及萬一。

其二,我大明上至君王,下至布衣,在經曆了韃子和李闖張賊之禍後,對他們的認識已然是刻骨銘心之深。

若是朝廷對韃子開戰,民心在我,必定全國上下一心,越戰越強。

其三,長痛不如短痛,我大明與韃子,決不無可能共存於天地間,既然遲早要開戰,何不趁著現在韃子兵馬劇減,國力大損之機,於他決戰。

如此,即便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我大明也當獲得最後勝利,待到徹底消滅了韃子,絕了後患,我大明而後便可一心一意發展了,再無憂亦。”

顧炎武也是附議,說道:“臣亦讚同,如今我大明剿滅李張賊匪,又對韃子有多場大勝,軍心士氣皆是高漲。

皇上又正直年少力強,開拓進取之齡,何不一鼓作氣,解決韃子,一勞永逸,徹底還天下以太平。”

李定國,嶽來,戚正,黃廷,郭雲龍等一眾武將見堵胤錫和顧炎武這兩位文臣之首,也同意對韃子開戰,不由得是大為興奮。

這可說是滿朝文武之共識啊。

但是不論他們如何共識,最終能夠做出決斷的隻有李起。

李起說打,那不打也得打,李起說不打,那能打也不能打。

李起看著眾人期盼的眼神,最後卻是擺擺手,說道:“現在還不能打。”

李起這句話一出,眾人都是心裏低落三分,但同時亦好奇為何李起會和大家想法不一樣。

難道他就不擔心哪天一睡醒,韃子就兵臨城下。

不打,李起自有李起的理由。

李起慢慢的站起來,一步一步走向眾文武,一邊走,一邊說道:“韃子看似強大,對我大明造成巨大威脅,但這是錯覺,可以說他們一直以來就不曾有資格成為我大明的對手。”

李起這話不由得是讓所有人都驚駭,都是沒想到李起會這樣說。

韃子連京城都曾經占據過,在韃子最鼎盛時,甚至占據了我漢家的半壁江山,這樣的巨大威脅,竟然還不是我大明的對手,這話如何說得通。

大家都是好奇的看著李起,期待著李起接下來的話。

李起走到眾人中間,繼續說道:“韃子自努爾哈赤號稱十三副鎧甲作亂以來,幾十年過去了,他們確實坐大了。

甚至幾次兵臨京城,看似要將我大明天下推翻,可是又如何?

不論他們是圍寧遠,還是圍京城,亦或是圍山海關,在沒有外力的幫助下,他們指的是刹羽而歸。

即便崇禎二年兵臨京城,在京城腳下耀武揚威,但他們其實也是付出慘重代價。

崇禎十七年,別看他們占據京城,以為可以坐天下,其實不過也就是沾了我大明內亂的光而已。

若不是李自成和張獻忠他們把我大明攪的天翻地覆,最後李自成走了狗屎運,竟然破了我京城。

否則,那韃子又怎麽可能攻破得了我京城?

此後朕於武清起兵,不過數年時間便將韃子趕出關內,此便是韃子實力不濟之明證。”

一眾文武大臣聽李起這樣說,不由的也是感覺豁然開朗。

感覺以前自己對韃子過分重視,現在經李起這樣說,不由的也是在心中回想過往的種種。

以前韃子一次又一次給大明造成危機。在遼東攻城略地,屠殺漢民,甚至幾次兵臨京城。

可最後又如何?

一點事都沒有。我大明安然度過難關,就像李起說的,韃子在一片石戰鬥中打敗李自成,而後占據京城,那也不過是撿了李自成的便宜。

後來李起在武清起兵,幾乎可說是以迅猛之勢一舉改變天下大勢,繼而收複京城。

這也確實從另一個方麵印證了韃子確實不行,看似兵強馬壯,猶如虎狼,實則他們自己也是問題多多,打起來也就那樣。

否則,又怎會如此這般被李起輕鬆搞定。

見一眾文武大臣都是大概明白了自己的話,李起又接著說道:

“所以說韃子並不可怕,一直以來他不過是外強中幹而已,從來就沒有資格成為我大明的對手。

之所以以前天下大亂,不過是因為我大明遇上了天災人禍,在內部不穩的情況下,這才是讓韃子有機可趁。

若是我大明內部穩如泰山,又怎有他韃子猖狂的地步。

現在我大明內部禍患己除,正逐漸恢複安穩,百姓也得以休養生息。

隻需三五年時間,我大明便可國力恢複。那時候對付韃子不過是手到擒來的事情而已。

那時候可謂是穩操勝券,既然如此,又何必現在和他開戰,去做那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傻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