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李起入川

這一次李起一人帶著五萬大軍浩浩蕩蕩,向著四川進發而去。

而戚正作為李起的左膀右臂,坐下數的著的大將之一,卻是沒有跟隨。

李起將他留在了京城,和堵胤錫一道共同駐守京城,鞏固自己的後方。

京城是天下的重中之重,隻要京城不亂,那麽天下四處即便一時失去控製,也能夠及時挽回局勢。

而一旦京城亂了,那這個天下也就算徹底亂了。

這是李起不願意看到的。

一路浩浩蕩蕩,李起便是帶著五萬大軍經過數月的行軍,終於是和黃廷顧炎武兩人見了麵。

而這時候兩人都是狼狽模樣,整個人都是憔悴了許多,身上最少瘦了七八斤不止。

“罪臣顧炎武,拜見皇上,請皇上賜罪。”

“末將黃廷,拜見皇上,請皇上賜罪。”

兩人一見到李起,便是跪拜在地,祈求李起降罪於他們。

這一次的失敗實在是太大了,三萬大軍可謂全軍覆沒,而他們兩人作為最高統帥,自然是責無旁貸。

換在許多王朝,以他們現在的罪過,隻怕已經是砍腦袋了。

這真不是開玩笑的,古人雲勝敗乃兵家之常事,說是這樣說,帶兵打仗就沒有不打敗仗的,敗了也沒關係,從頭再來,隻要不氣餒,那總有勝利的一天。

可這話哪裏是那麽容易說。

古往今來,多少將軍的就因為打了一場敗仗,身敗名裂,身死族滅。

最有名的估計也就是秦始皇手下的那一號大將恒儀,這人當年那也是跟隨秦始皇征戰天下的一員猛將。

才華,能力,那自然也是有的,在秦始皇手下也是立下了赫赫武功。

但是誰知在一場大戰中敗於李牧,以秦始皇的脾氣,還有那時候各個諸侯君王對於這種戰敗將軍的處置,恒儀知道自己回到秦國,那一定少不了一死。

於是恒儀也就不敢回去,直接便是投到了燕國,在燕國改名為樊於期。

果然,秦始皇聽聞他戰敗,大怒,又聽聞他叛逃去了燕國,更加是怒不可揭,直接便是夷九族。

這一場敗仗,就把恒儀所有的功勞全部抹去。

不但如此,秦始皇還向天下行重賞,隻要誰能將他的人頭送回秦國,封侯,賞萬金。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一個背景在,所以後來荊軻刺秦王,帶去見秦始皇的除了那督亢地圖,還有的便就是那恒儀的人頭。

而現在,黃廷,顧炎武兩人一手將三萬大軍葬送,雖然說他們也是中了李定國的計,

可是作為大軍首領,他們那絕對是逃不過責任的,便是一刀將他們殺了,就地正法,也沒有人會說一個不字。

李起鐵青著臉,目光淩曆地看著他們。

“顧炎武,黃廷,你們二人麻痹大意,中了李定國的奸計,使我三萬大軍全軍覆沒,如此罪行,朕又豈能不降罪你們。

顧炎武,現將你一切官職革除,日後便以一介白身,於禦前參謀。

黃廷,你也一並革去所有軍職,降為普通士兵,以小兵身份帳下聽令。

另罪八十軍棍,然念大敵當前,暫且記下,待的戰後再予補上。”

“罪臣(末將)聽令,領旨謝恩,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接旨後,顧炎武和黃廷兩人都是齊齊跪拜叩地,重重的便是磕了幾個響頭。

不過兩三下,額頭上便是有了血跡。

不過他們雖然受了嚴厲的懲罰,但是心裏反而是放心了,踏實了,就仿佛一顆石頭落了地。

同時他們對李起也是更加心懷敬畏。

有道是身為主上,有功必賞,有過必罰,隻有賞罰分明,方可令行禁止,萬眾歸心。

現在顧炎武和黃廷兩人犯下這麽重大的罪過,若是李起對他們一味的包庇,而不是加以懲處,

可想而知,不但顧炎武黃廷兩人心裏很不是滋味,隻感到自己不是憑自己的真本事,

便是其他人,那也會對李起心裏不服,離心離德。

這一次若是不懲罰他們,那麽下一次李起又以什麽樣的理由去懲罰別人。

那時候,豈不是大軍的軍法軍規都蕩然無存了嗎?

這麽淺顯的道理李起自然也不會看不明白。

所以李起對顧炎武黃廷兩人都是一擼到底,將他們身上的官職全部收回。

這不但是在懲罰他們在這一場戰爭中所要付出的責任,同時也是在尊重他們。

若是隻憑著個人感情,李起對他們的罪行不聞不問,那不但是李起不尊重自己,同時也是李起不尊重他們。

對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而言,憐憫,施舍,這並不是他們需要的,他們更要的是尊重。

一翻宣旨過後,李起便也是恢複了往日神態,對他們說道:

“你們現在一介白身和小兵的身份在朕麵前參謀,聽用,朕希望你二人可以再立新功,屆時,該賞於你們的,朕也絕不吝嗇。”

“多謝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好了,都起來吧。”

李起說了一句,而後便是讓他們兩人起身。

李走正要發問,詢問這場戰爭的詳細經過,怎知就在這時,突然有一人進前來匯報。

“稟告皇上,前方百裏處發現一支賊兵人馬,人馬七八萬上下,勢眾滔天,還請皇上定奪。”

能夠在四川輕而易舉就能招集的起七八萬人的,現在除了張獻忠,也沒有其他人。

這時候的張獻忠經過十幾年的摸爬滾打,那早己不是吳下阿蒙,現在他手裏至少也是四五十萬大軍。

雖然說這裏麵也有一些老弱婦孺,但就這數字聽起來也是嚇人。

而一直以來,農民軍也最喜歡用這個數字來嚇唬人,

許多的城池守將,還有地方官,他們一見城下烏泱烏泱的一大片人,一望無際,漫山遍野。

這麽多的人頭攢動,那地方官員和守將便都是慌了手腳,慌不迭地開門投降,哪裏還有抵抗的意誌。

這一招,在許多地方也是屢試不爽,所以也就導致人海戰術是農民起義軍最常用,也幾乎唯一會用的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