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帝王心術

在孫萬年這裏得不到答案,李定國便立即前去尋找張獻忠,

想要當麵向張獻忠問一問,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然後當他找到張獻忠居住的大殿時,卻是被擋在了門外。

一個張獻忠的貼身太監,便是對李定國說道:“安西王,皇上已經休息了,您還是請回吧。”

“還請公公再通稟父皇,就說兒臣有要事詢問。”

“皇上交代了,說安西王你如果來了,也不用通稟,讓你無需多問此事。”

說完,那太監便是抱歉的拱了拱手,“安西王,這都是皇上的意思,您就不要莫要為難咱家了。”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像他們這種夾在皇上和安西王中間的小人物,

稍有不慎,便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所以說這些小人物,那也個個是在刀口上行走,隨時沒命。

見他不放自己進去,李定國也是急了,顧不得許多,竟然是高聲喊叫,

“父皇,父皇,你為什麽要殺那幾個侍衛啊,兒臣說過要保他們的,現在他們死了,兒臣便成了不忠不義之人,父皇,你叫兒臣如何自處啊。”

李定國極需知道答案,但好半天的,裏麵都是沒有回應。

就在李定國失望的時候,張獻忠卻是走了出來,一臉冷漠模樣。

張獻忠對李定國說道:“定國,這件事情為父知道你在中間兩麵為難,

但你要記住,這個大西的皇上是朕,這個江山的主人也是朕,朕說的話,無論什麽時候都是至高無上,不論這個命令是什麽,都必須要做到,懂嗎?”

說完,張獻忠用手按住了李定國的肩膀,語氣陰冷,

“李定國,你記住,你雖是朕的義子,但也是朕的臣子,朕的命令,不論是何命令,你都不能夠違抗。

否則,終有一天,朕也會殺了你。”

李定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因為此時的張獻忠,絲毫沒有往日對於自己的親切,有的隻是冷若冰霜,有的隻是刀劍淋漓般的眼神。

“父皇。”

李定國說了一句,但也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你下去吧。”

說完,張獻忠揮了揮手,示意李定國退下。

“是。”

李定國雖然心有不甘,但這時候也是隻得退下去。

看著李定國失望而又蕭索的背影漸漸離去,張獻忠心中也不由的是一陣暗淡。

李定國是他最器重的孩子,甚至很多時候,張獻忠都恨不得他是自己的親生兒子,這樣一來,他的事業就有繼承人了。

可終究血濃於水,李定國終究也不是他的親生兒子,以後大西王朝的江山還是要交付給自己的皇子。

“定國啊定國,你不要怪為父,為父身為皇上,有很多事情也是身不由己。”

張獻忠在心中感歎一句,而後便是對身邊的太監吩咐道:“傳旨,讓十個妃子來侍寢。”

“是,皇上。”

那太監答應一聲,而後便是下去辦了。

讓宮裏的王妃貴人來侍寢,這也是張獻忠緩解壓力,舒緩疲勞的方法之一。

每每張獻忠心中不爽,他便是如此。

每次最少三個起步,通常五個六個。

當然,以他那身子骨,真正能用幾個,那也不知道,反正張口三個五個那是最少的。

而今天一開口就十個,看來他心裏現在也是非常鬱悶。

李定國出了大西皇宮,此時的他,隻感到自己猶如隔世一般,好似看眼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他直到現在也不敢相信剛才的話,是自己敬愛和尊重的義父張獻忠說的。

若不是自己眼前看見,親耳聽見,不論如何,他都是不信的。

哎,要說這時候的李定國雖然是驍勇善戰,膽識過人,已是人間翹楚。

但縱然這樣,卻還有許多事情是他還不知道,也不了解的,便如張獻忠殺那幾個侍衛的原因。

在很多時候,當皇上的要殺一個人,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那個人該死,而是皇上覺得這個人死了比不死,對自己用處更大,僅此而已。

就比如現在的張獻忠,那幾個侍衛及時聽命李定國的話,饒了張君成一命,張獻忠在心裏也對他們很感激。

但是他們不聽從自己的命令,卻也在同時給外人樹立了一個極壞的榜樣。

若是他們不死,那落在別人眼裏,那就是原來皇上的旨意也是可以違背的,也是可以看情況執行的。

這無形之中,自然是大大的削弱了皇權的威信,令人以為張獻忠的旨意是可以討價還價的。

這是一個皇上所接受不了的,特別是像張獻忠這樣的皇上,那更加是不可容忍。

而殺了他們,便可向世人表明態度,即便我下的命令是要殺我張獻忠自己的兒子,作為臣子,你們也得不折不扣的執行。

否則,就是抗旨,就得死。

這便可挽回張獻忠威信,讓他的皇權不但不會折損,反而會有所加強。

所以這時候的那幾個侍衛,他們死了,自然比他們活著對張獻忠用處大,於是張獻忠就把他們給殺了,還誅三族。

其中道理便在這。

當然,這幾個侍衛之所以會被處死,還有一個比較簡單的原因,那就是但凡接受了皇上的一些特殊的旨意,那不論辦成了,還是沒辦成,最後都要死。

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劉邦晚年命陳平去殺樊噲,這旨意特殊吧。

樊噲是劉邦的連襟,又是劉邦一輩子最好的兄弟,幾次救過劉邦的命,可以說劉邦最終能夠當皇帝,樊噲功不可沒。

但是劉邦晚年多疑,看誰都不對,所以下令,命陳平殺樊噲。

這樣的旨意一旦陳平照辦了,事後劉邦必定會後悔,到時候劉邦必定是又要殺陳平。

可是不殺樊噲,陳平就是抗旨不尊,照樣要死。

所以這樣的旨意不管陳平辦成了,還是沒辦成,陳平必定死。

當然,最後陳平沒死,因為他在絕境中看到了第三條路,那就是他認為劉邦身體不行,估計命不久矣,於是他選擇了“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