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聲望卓著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一層關係,所以馬士英感覺自己有機會,隻要拿捏的好,這一次他有信心再度立身朝堂,並且還能占據高位。

見一眾學子都是情緒高漲,火候也是差不多了,於是馬士英大手一揮,道:

“今日我等便上門請願,請求定王殿下以天下大任為先,諸位以為如何?”

這些翰林院學子,哪一個人不是飽讀詩書,對古往今來的事情都是了解。

一聽馬士英這話,哪裏還能不知道裏麵蘊含的巨大機會。

要知道這上門請願,那就是傳說中的勸進啊!

一旦到時候李起登基稱帝,他們作為勸進中的一員,那自然也是有功勞的,到時候自然也是會有賞賜下來。

若是表現的好,入了李起的法眼,簡在帝心,那一輩子的命運也將就此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而這一切,幾乎不用付出任何成本,隻需要隨大流,跟著大家去喊兩句口號而已。

這般機會,叫他們如何能夠錯過。

“不錯,殿下仁義,心懷天下,然而淡泊名利之心也是實在太過猶甚,我等身為大明士子,又怎能不去勸說一二。”

“是極是極,殿下如今身負萬千民望,乃我大明不二之主,我等身為大明士子,怎可坐視殿下如此埋沒才華,若如此,我等絕不答應!”

一眾學子人人都是歡呼唱叫,激動的那是不得了。

“那我等今日便去定王府請願。”

說完馬士英便是昂首闊步,走在最前麵,領著數以百計的學子,向那定王府而去。

很快,馬士英的舉動便是傳到了那些高官顯貴的耳朵裏。

這些人心裏直罵娘,心說這馬士英可真不是個東西,大家都跟那吳選村約好了,約定了明天才求見定王,勸進請願。

哪知道這小子今天就帶著人去了,這風頭豈能讓他一個人搶去!

於是這些人也是坐不住了,紛紛邀朋喚友,也是加入到了馬士英的行列當中。

馬士英對他們的到來,也是沒有絲毫介意,相反,他還很高興,這樣的場麵落在定王眼裏,不正可以突顯自己的一呼百應嗎?

就這樣,人越來越多,隊伍又是越來越大,場麵越發壯觀了。

不過和前天吳選材他們不一樣,吳選材他們是百姓自發,今天卻是以馬士英等官僚為首,意義又是不一樣。

吳選材等人的勸進,意味著李起等到了民心。

而馬士英等人的勸誡,則意味著李起得到了這些官員的擁護和支持。

不管這些官員是真心還是假意,這都意味著如今的大明,不管是朝廷高官,還是軍民百姓,他們至少在新君的繼位人選上,都達成了高度一致。

這樣的軍民百姓,高官顯貴,極其罕見的同時擁護一個人,這在封建王朝,可是很少有過的事情。

如此也足以說明現在的李起,是何等的威望卓著。

“殿下,他們又來勸進了。”

李起聽了,頗為有些驚訝,因為據李起得到的消息,吳選材他們當時說三日之後來,也就是明天才會再度前來請願,

卻是沒想到他們今天就來了。

“嗬嗬嗬,,,這幾個老人家,還真是急不可耐啊。”

“殿下,不是他們,是馬士英牽的頭,來的也是朝廷上的那些尚書侍郎,高官顯貴,還有那數以百計的翰林院學子。”

“哦,是他們,還是馬士英牽的頭?”李起不由的是來了興趣。

這個馬士英,因為前翻李起的操作,使得他惹怒了弘光皇帝,無奈之下,馬士英隻能辭官歸隱,回鄉去了。

卻是沒想到這時候他竟然突然又跳出來,而且還公然擁護自己,為自己大唱讚歌。

這真真是頗為讓李起感到意外。

都說政治上的人物,最是拿得起,放得下。

講的就是利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這句話在官場上,真真可謂是至理名言。

這不,現在馬士英就是個典型,要說他之所以被弄的丟了首輔之位,那都是被李起給害的。

別人興許還不知道,但是作為當事人,而且又是人精一般的馬士英,他難道會不知道嗎?

所以按照一般的人情世故來說,他對李起應該咬牙切齒才對。

可是現在,這情況卻是截然相反。

由此可見利益的力量有多麽的巨大,能多麽的能夠改變一個人。

“殿下,你是見還是不見呢?現在他們都在外麵等著。”

“那就讓他們等著唄。”

盡管說一眾官員,他們的態度比之普通老百姓往往更加重要,

畢竟官員可以作為一個牽頭人存在,也可以作為一個勢力存在,而老百姓往往是盲目的,盲從的。

所以按理來說,對待官員的態度應該要更加慎重才對。

但是在李起這裏卻是完全不一樣。

在李起看來,得民心者得天下,隻要自己始終和人民的利益保持一致,那些什麽官員,鄉紳,全部都是虛無縹緲的浮雲。

府外,馬士英及一眾官僚學子,他們已經在那裏翹首期盼,不過等了許久,都是不見李起出來。

這不由得是讓他們心裏發急了,有的人甚至在心裏已經開始埋怨了,

“這個定王究竟是怎麽回事?前天那一些賤民來請願,他還親自跑出來迎接,現在我等官紳學子前來請願,他卻是視而不見,這不是視我們如無物嗎?”

不過這樣的話,他們也就隻敢在心裏說一說,在麵上,誰敢吐露半個字?

所以臉上,他們無不是一副無比虔誠的模樣,隻等待李起的到來。

“臣,馬士英求見定王殿下,祈求殿下感念天下蒼生,早日登基稱帝,還天下太平。”

此時的馬士英,因為早已辭官歸隱,所以身上沒有任何官職在身,自稱為“臣”,這是不合規矩的。

但是他這樣的一種自稱,無疑也是在向李起釋放一種信號,一種想要迫切投靠李起的信號。

這一點很重要,也容不得馬虎,所以馬士英在說“臣”的時候,咬字極重,也不管李起聽不聽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