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戰前部署

郭雲龍不敢推辭,“殿下放心,末將一定派出最精銳的探馬,專職往來傳遞消息,絕不敢誤殿下大事!”

“好。”

李起大叫一聲好,然後便是再一次看了一眼沙盤上麵的多爾袞前鋒大軍大概位置,最後鄭重對眾人命令道:“眾將聽命!”

“末將在!”

“嶽來,命你領所部一萬人馬立即屯駐於官山鎮附近,兩天內部署到位,靜候待命,不得有誤!”

“末將遵命!”

嶽來心潮澎湃的答應一聲,而後站到一旁。

官山鎮乃是李起意料多爾袞前鋒大軍行軍路線上的前方位置,部署在這裏,一來可以阻擋韃子的前進道路,二來可以相機配合戚正黃廷等人作戰,意義最為重大。

所以這個任務李起便是交給了嶽來,他是李起最為信任的人,這個任務自然是非他莫屬。

“黃廷,命你令所部一萬人馬屯駐於老姚山,兩天內部署到位,靜候待命,不得有誤!”

“末將遵命。”

黃廷鄭重無比的接下了任務,而後便是站到一旁。

老姚山乃是李起意料多爾袞前鋒大軍行軍路線的右側位置,山雖然不是很大,但是卻勝在樹林還算茂盛,躲藏大軍,小心一點,倒還不容易被發現。

“戚正,命你領所部一萬人馬屯駐於殷家灣,兩天內部署到位,靜候待命,不得有誤!”

“末將遵命!”

戚正鄭重接下命令,而後也是站到一旁。

殷家灣乃是李起意料多爾袞前鋒大軍行軍路線的左側位置,因為那裏有一個還算不小的水灣渡口,而且居住著一個殷姓人家的大鎮,因此而得名。

“劉鳳成聽命,命你領所部五千人馬屯駐於楊家集,兩天內部署到位,不得有誤!”

“末將遵命!”

楊家集乃是李起意料多爾袞前鋒大軍行軍路線的偏後右側位置,提前趕到這裏,然後靜待韃子大軍路過,便可置身於韃子後方,隨時給予韃子致命一擊。

不過這裏也是最為危險的,因為一旦被韃子發現,便可能遭到韃子前鋒大軍和中軍大軍的前後圍堵,屆時,一個不好,便有可能全軍覆沒。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李起便是又鄭重對劉鳳成道:“你處位置危險,若是情況有變,可自行決定去留攻守,事後向我匯報即可!”

劉鳳成見李起話裏那掩飾不住的關切,心中一暖,道:“殿下放心,末將必當謹慎行事。”

“好。”

而後劉鳳成退到一邊。

最後李起對郭雲龍道:“郭雲龍聽命,命你領所部三千騎兵一路尾隨韃奴前鋒大軍,靜候待命!”

“末將遵命!”

說完,李起又是對郭雲龍叮囑道:“韃子騎兵犀利,若是一旦被其發現,你亦可自行決定去留戰否,但需切記,決不可和韃子貿然決戰,即便要打,也要控製好一個度!”

這事情對於郭雲龍這樣的騎兵將領來說,自然不是什麽難事,於是郭雲龍信心滿滿的對李起道:“殿下放心,韃子雖然多,但是要想發現我老郭,他還嫩了點!”

這話雖然說的有點滿,但是也可看出郭雲龍的自信。

“好!”

李起欣慰的說了一個“好”字,而後便是又最後對眾將道:“戰場形勢瞬息萬變,一切皆以形勢軍情為準,所以我們要因勢而變,做到時而分散,時而合軍。

現在的部署也隻是暫時的,你們要時刻準備好調動人馬的準備,我會隨時對你們的位置和行動作出調整。

此次我軍要想取勝,需萬眾一心,眾誌成城,以快打慢,以多打少,我軍方可贏得先機,一步一步奠定勝局,諸位切記!”

“末將謹記!”

眾人齊齊高聲唱若,聲音繞梁不絕,經久不息。

“呀”“呀”,,,

一陣鳥叫聲在空中響起,許多的鳥兒突然間從樹上驚起,而後撲通撲通的,在天上來回飛翔遊蕩。

鳥兒受驚了,因為此時正有一支數量足達兩萬人的大軍,路過這片樹林。

盡管這支大軍並沒有進入樹林,但是這些鳥兒依然被如此這般氣勢洶洶的大軍所震撼,驚的騰空飛了起來,不停的在天上打轉。

這便是多爾袞的前鋒大軍,統帥這支大軍的是多鐸。

這一次多鐸受多爾袞之命,成為這支前鋒大軍的統帥,轄下兩萬人馬皆是聽他指揮,而且這前鋒大軍又是屬於開路先鋒,由此也可見多爾袞對多鐸的信任。

古人打仗,人數一多,便會將大軍分為前軍,中軍,和後軍,以便於指揮,即便出事,也不至於全軍覆沒。

其實,這前中後三軍還隻是一個比較籠統的說法,其實在前軍之中,他又細分了前中後三軍,畢竟這前鋒大軍也是幾萬人,不可能幾萬人同時行進和後退,所以很自然的,他們也要細分,以便指揮和調度。

隻不過他們之間的間隔相對於整個大軍方陣來說,要小的許多。

不但這樣,前軍的前軍他又細分了前軍,中軍和後軍,直到細分具體到某一支小部隊的時候,走在前麵的人,不過隻是百餘人的小隊伍而已。

同理,大軍的中軍和後軍也是如此。

這便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某一場規模宏大的戰鬥中,某一支數百餘人的小部隊拚死抵抗,抵擋住了某大軍多少多少天的事跡。

有的人可能就想不明白了,怎麽區區幾百人,可以抵擋得住一支數萬大軍的腳步,這便是原因了。

因為這數萬大軍不可能全部都調過去打這幾百人,真正在打仗的,不過也就是前麵的幾百人幾千人,然後打累了,換一撥人接著打。

此時的多鐸可謂是意氣風發,自信滿滿,並且還躍躍欲試,急不可耐。

這也不奇怪,要知道前番多爾袞命他領數萬大軍屯駐於山東邊境,以此希望可以逼迫李起主動提出離開京城,激化李起和弘光皇帝之間的矛盾,

讓弘光皇帝猜忌李起。最後希望可以借弘光皇帝的手,把李起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