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縣官不如縣管

盡管吳三桂的出走,最直接的原因是陳園園當時在裏麵動了手腳,但這不過隻是表象而已,

最重要的是本身吳三桂和清廷之間便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陳園園不過是將其激化而已。

若真的吳三桂和韃子一條心,鐵板一塊,那麽不管陳園園如何去動手腳,都是不可能離間他們的。

在數以萬計的百姓翹首期盼中,那吳三桂終於是被押解進城了。

隻見此時的吳三桂被關押在一架囚車之中,手腳都被鐵鏈綁住,隻露出一個頭在牢籠木架外麵。

在他身後還跟著幾架囚車,裏麵裝著郭壯圖,吳三柏等幾個吳三桂心腹手下。

往日的他們那可真是意氣風發,一舉一動間,都透著那沙場所積累下來的無盡殺氣。

但是這時候,他們人人都是憔悴沮喪無比,一副無精打采,生無可戀的模樣。

這也難怪,像他們這種背叛朝廷背叛民族的人,手上不知道沾了多少人的鮮血,

這時候被抓了,要明正典型了,想一想那即將被淩遲處死的刑法,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誰都不可能做到淡定。

“吳三桂,你這狗賊,你快早點死!”

“殺了他,殺了他這個賣國賊,吳三桂你這狗賊,老天開眼了,讓你不得好死!”

“殺了他,把他五馬分屍,亂刀砍死!”,,,

大明王朝,自太祖高皇帝開國以來,那就從未經曆過京城淪陷,後被異族占領的劇烈變化。

即便是當年韃韃人首領也先,妄圖攻占京城,但是那也被於謙帶領人馬擊退,當時情況雖然非常危險,但是後果卻是遠遠沒有像如今這般慘烈。

也正因為如此,老百姓不但為死在韃子手裏的無數人們感到難過,同時因為京城淪陷,感受到了一股強烈的侮辱!

所以老百姓們都是對吳三桂痛恨不已,認為這一切都是吳三桂造成的。

如果當時吳三桂可以早幾天趕到京城,那麽李自成就不可能攻破京城,崇禎帝也不可能在煤山自縊。

如果吳三桂沒有投降韃子,沒有把山海關獻出去,那麽韃子也不可能入關,竊占京師。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想法,使得老百姓們對吳三桂都是痛恨不已,即便是將吳三桂淩遲處死,也出不盡他們心中的這口惡氣。

老百姓一邊瘋狂咒罵著,一邊便是將手裏的爛泥巴,小碎石頭什麽的,瘋狂的向吳三桂,郭壯圖,吳三柏他們砸過去。

倒是很少有人扔雞蛋和爛菜葉子,即便有,那也不多。

這也難怪,菜葉子和雞蛋那可是非常重要的食物,京城的老百姓雖然相對富裕,但是還沒有達到對食物棄之不要的地步。

畢竟這是封建王朝,生產力低下,賦稅徭役又極重,任何食物都寶貴無比,容不得糟踐。

更容不得在吳三桂他們這樣的人身上糟踐。

而此時李起也正坐在一個酒樓上,遠遠的觀看著這激烈而又熱鬧的場麵。

見吳三桂民怨如此之大,李起也是出乎意料。

不過這樣也好,殺了吳三桂,可以安撫一下民心,提振一下軍心士氣,這對以後抗清大業也是有好處的。

隻是不知道陳園園怎麽樣了,得想辦法問一下她的情況,把她給救出來。

李起心裏一邊想著,突然間便是在一眾百姓之中,看到了一個頗為麵熟的人,這個人四五十歲,身材瘦弱,穿著一身秀才袍子。

見到他,李起一時之間也叫不出他的名字,隻是感覺此人分外眼熟。

正要多看幾眼,看看這人究竟是誰的時候,不想因為百姓實在太多,推推搡搡的,那人幾個眨眼的功夫,便是消失在了人群之中。

而後又是過了不久,吳三桂的囚車隊伍便是走過了李起所在的酒樓。

吳三桂走了,自然也是沒什麽熱鬧看了,於是李起便是結了賬,返回自己的府邸。

不回去也不行,因為李起知道自己身邊至少有超過一百個朝廷的眼線在盯著自己,他們個個如臨大敵,好像自己隨時都會逃跑一般。

也難為他們了,受了弘光皇帝的囑托,既不能讓自己太委屈,免得老百姓說閑話,又不能讓自己逃跑。

這樣一來,他們的工作難度自然也是成倍增加。

對於這些人,李起也沒有想著去為難他們,沒什麽看頭,自然也就回去了,自己可以休息一下,他們也可以休息一下。

按下吳三桂進京之後,朝中一眾文武對吳三桂口誅筆伐,這些暫且不提。

單說兩天後吳三桂所處的南京大牢之中,在那深夜子時許,竟然是有一人進入了大牢,前來探望。

探望誰,當然是來探望吳三桂的。

見到吳三桂,那人感慨不已,急忙喚道:“將軍,將軍你可還好?”

吳三桂聽聞呼喚,不由得是睜開雙眼,當他見到來人之時,剛才還迷離無彩的雙眼,這時候便是陡然變得精神百倍,犀利無比。

“先生,怎麽是你,你怎麽來了?”

不錯,來人正是以前出走的吳三桂首席謀士汪世榮。

見吳三桂發問,汪世榮便是言簡意賅道:“這刑部主事的師爺是學生同鄉,我走了他的路子才是得以進來看望將軍,將軍一切可還好?”

這真是應了那句老話,縣官不如縣管。

別看吳三桂罪孽滔天,國法難容,任何人想要見他,那都是難如登天。

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若是有人想見吳三桂,也許就是一兩個芝麻綠豆的小人物就能輕鬆辦到。

此時的汪世榮便是例子。

他不過也隻是認識刑部主事的一個師爺而已,就通過這樣的一個路子,便輕而易舉的進來了。

由此可見,無論製度有多麽完善,條條框框的條例有多少,但是執行這些製度和條例的永遠是人。

是人,那就一定有七情六欲,沒有七情六欲,那這人要麽就是聖人,要麽就不是人。

若是這七情六欲得不到監督和控製,那麽這些無比完善的製度和條例,就處處都是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