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將計就計

要知道這時候的李起也不是獨身一人啊,他身後還有數以百萬計,千萬計的山東百姓啊,這些人需要人保護。

還有山東各個府州也需要派遣人馬駐防,要不然的話,一旦出現了變故,那可就是滔天之禍了。

所以別看李起在山東的兵馬有三萬八千人之多,但是能夠調動的人馬也不過一萬五千餘人。

本來李起是想要再度擴軍的,但是想想卻又是算了。

別的不說,就說現在的三萬八千餘人馬,其中至少三萬人都是最近半年才應召當兵,跟隨李起的,這些人本就是新兵蛋子。

再讓他們去調教新兵,那也不大確實,還不如穩紮穩打,先把這三萬多人練出來再說。

“如今我大營人馬有多少?”

了解了韃子的兵力後,堵胤錫便是向嶽來詢問起自己這邊有多少人。

嶽來道:“一萬兩千人,另外這幾天的時間,還會有三千人馬調過來。”

嶽來說完,又是停了一會,而後接著說道:“若是韃子要和我們決一死戰,那麽我們可以調集所有分散在各地的人馬,如此,半月內便可有兩萬五千人聽命,一月內便可將所有人馬集齊,總數可有三萬八千人!”

嶽來說的這番話,那也是將局勢估計到了最壞,真要是韃子兵要大打一場,那麽也就顧不上地方了,隻能是將人馬全部集合,到時候拚個你死我活。

堵胤錫聽了嶽來的話,不由得便是在心裏盤算了一陣,而後隻聽堵胤錫說道:

“不用,局麵還沒有到那麽壞的地步,這韃子兵不過是裝腔作勢而已,為的並不是要占據山東,而是逼殿下回來!”

“逼殿下回來?”

嶽來,黃廷,郭雲龍等人都是一頭霧水,這韃子躲殿下還來不及,又怎麽會逼殿下回來和他們決戰呢?

要知道殿下可是兩撅名王的人啊,現在許多韃子兵聽見了殿下的大名,都是嚇得發抖。

甚至聽說在韃子之中還流傳著一句話,叫“撼山易,撼定王難!”

好嘛,這些個韃子兵連當年用來形容嶽家軍的話,現在拿來形容李起,可見李起在韃子心目中,那是恐怖到了一個何等的境界。

堵胤錫見眾人不解,便向他們解釋道:“自古君王最是忌憚功高震主的臣子,定王殿下如此這般戰功,又是先帝龍裔,皇上自然是對殿下不放心的。

若是殿下得知山東有韃子來襲,一定會向皇上請求離開京城,這樣的話,皇上能放心讓殿下回來嗎?

一個要走,一個不讓走,最後矛盾必定是不可調和,那時,隻怕殿下便是要有危險了!”

眾人聽了堵胤錫這話,這才是明白過來,隻聽那郭雲龍第一個大聲吼道:“他娘的,原來戰場不在這裏,我說韃子怎麽那麽乖呢,竟然是當起了縮頭烏龜,原來他們的目的是要害殿下!”

郭雲龍一副怒目圓睜的模樣,咬牙切齒,其他人也都是差不多,都是恨不得將韃子生吞活剝了一般。

“大人,既然你看出了韃子的詭計,那你可有辦法化解?”

“是啊大人,你一定有辦法救殿下的對不對?”,,,

惱怒過後,眾人不由得便是詢問起堵胤錫來,看他能不能有什麽辦法化解。

堵胤錫沉默一會,而後道:“唯今之計,隻有將這韃子盡快擊退,讓殿下安心!”

說完,堵胤錫便是走到了沙盤前,鄭重的看著沙盤上的山川地理。

自古打仗,講的便是天時,地利,人和。

這地利還排在“人和”的前麵,可見交戰之地的地勢情況,對一場戰爭的成敗具有多麽重大的影響。

看罷後,堵胤錫道:“韃子紮營之處一馬平川,這有利於他們的騎兵衝鋒,對於我軍來說是不利的,如此,非是智取不可,

否則,我軍要想擊退韃子,可謂是極其困難,傷亡也必定是難於估量。”

堵胤錫從頭到尾講的都是將韃子擊退,而不是殲滅,或者是打敗,由此可見堵胤錫對韃子這一次動用的兵馬,那也是感到巨大壓力,認為他們的戰鬥力是驚人的。

李起大軍要想將其擊敗,很難,所以堵胤錫的目標不由自主的便是放低了一個檔次。

這也難怪,要知道這韃子自打崛起後,對戰大明官軍,那一向就是勝多敗少,以至於在明軍裏麵還流傳者一句話,叫“滿人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可見明軍上至將領,下至士兵,對韃子忌憚到了什麽地步。

而堵胤錫到目前為止,那跟韃子打交道的時候可謂是少之又少,所以他不可避免的也是會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將韃子的戰力高估。

這樣也好,重視敵人,這就不會犯下輕敵的錯誤,最後招致局麵不可收拾。

嶽來,黃廷,郭雲龍等人見堵胤錫說可以智取,不由得也是振奮。

嶽來趕忙問道:“敢問大人,我軍當如何智取?”

堵胤錫微微一笑,胸有成竹的說道:“既然韃子的目的是為了借皇上的手除去殿下,那我們何不將計就計,來他個“瞞天過海”。”

第二天,堵胤錫便是命郭雲龍帶著千餘騎兵離開了軍營,直奔後方而去。

郭雲龍這般的大動作,這自然是逃不過韃子探馬的眼睛,不敢怠慢,他們立即便是派出精銳人手一路尾隨,想要知道郭雲龍帶著人馬離去,究竟是要幹什麽。

一路跟著郭雲龍,後來隻見郭雲龍人馬突然是到了一個小鎮外停留。

而後郭雲龍便是帶著數人進入了小鎮,其他人馬則是在外麵等候。

不多時,隻見郭雲龍簇擁著一個身穿華麗冠服的年輕俊才出來。

這俊才一出來,郭雲龍所有停留在外麵守衛的人皆是恭敬無比的單膝跪地,山呼道:“定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這千餘人的山呼之聲猶如是排山倒海一般,那是響徹天際。

而後隻見那俊才大手一揚,眾人便是齊齊站起身來,

由此可見眾人對那俊才的命令都是極其的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