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封建王朝百官的思想

但是不管財政狀況有多麽好,對於古代封建王朝的大臣來說,一個國家強不強盛,繁不繁榮,看的就是倉庫裏麵的錢多不多,國庫裏的糧多不多,

至於老百姓活成什麽樣,他們全然不看在眼裏,

因為在他們眼裏,老百姓天生下來就是該給朝廷貢獻賦稅勞力的,

貢獻了,這是老百姓守了自己的本分,沒貢獻,就是老百姓犯了大罪,就該受到懲處。

在他們的認知裏麵,如果像漢景帝那般國庫裏麵錢太多了,串錢的繩子都放爛了,錢還沒用出去。

還有那糧庫裏的糧食,堆都堆不下,隻能往倉庫外麵放,任由那老鼠野狗啃咬。

他們認為這是一個王朝最強國力的體現。

在這樣的情形下,一個比較尷尬的情況就出現了。

秦朝積攢了足夠這個帝國支撐三十年的錢糧,隋朝更厲害,積攢了足夠這個王朝支撐五十年以上的錢糧。

這是什麽概念?

也就是說秦朝在不向老百姓征收一分錢賦稅的情況下,還可以足夠維持帝國開支三十年,而隋朝可以維持五十年!

可是最後秦朝在哪裏?隋朝又在哪裏?

以朝代時間來算,他們都不過是曇花一現的王朝,最終這些錢糧都是給別人積攢下的,都便宜了別人。

所以李起對於這樣的一種思想,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議。

你說當年秦朝隋朝老百姓那麽苦,你這做朝廷的,你既然已經有了這麽充足的底子,免個幾年的賦稅又能怎麽樣?

老百姓不就有盼頭了嗎?你王朝也沒什麽影響,何必還要去把老百姓往死路上逼呢?

因為思想的不同,使得李起提議減免賦稅的主張一出,在滿朝文武大臣之間皆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雖然也有一些人讚同李起的觀點,但這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人都是明確表示反對。

見他們如此,李起也不客氣,指著他們便是當頭喝問道:“你們不減免山東河南的賦稅,難道你們就能把這裏的稅收收上來嗎?

山東河南這兩省亂了這麽久,還有多少老百姓能夠正常的交稅?誰能告訴我,你們現在一年還能在這裏收多少稅?”

一眾文武大臣聽了李起這話,都是不由得閉上了嘴巴,因為李起說的是事實。

這山東河南兩省雖然比陝西要好一點,農民起義軍沒有那麽多,起事起的也沒有那麽早,

但是在天下大亂的情況下,這兩省也沒有幸免。

再加上後來韃子入關,對這兩省就是搜刮了一遍,現在他們重新回到大明治下,這個過程又是一場大戰打下來,

試問經曆了如此這般種種,老百姓如何還能有一個安穩的生活,沒有一個安穩的生活,如何去收稅?

所以盡管弘光朝廷在這兩省收稅,但幾乎在稅收方麵無限接近於零,甚至還要倒貼上一些行政方麵的開支。

如此這般情況,一眾官員自然是無話可講。

見他們如此,李起乘勝追擊,又道:

“既然在不免他們賦稅的情況下,依然收不到稅,我們何不做那一個好人,把這稅收給免了,讓老百姓有一個說服自己再度服從我大明朝廷統治的理由。

難道這不好嗎?

非要把他們逼上絕路,我們朝廷再派重兵去圍剿,陷入農明軍越剿越多的困局之中無可自拔,這才是你們希望看到的嗎?”

李起以親王的身份,還有這樣的口氣對一眾官員喝問,氣氛嚴肅至極,

在這強烈威壓之下,滿朝文武大臣竟然是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反駁李起,就連那開始義正言辭的史可法,這時候也是縮了,沒有再敢說半個字。

不過他們縱然是沒有說話,但還是對李起不服,於是許多人將目光看向了那當朝首輔馬士英,希望他可以以首輔之尊站出來反駁李起。

有那不懂的人便想問了,這些當官的怎麽就這麽極力反對李起的主張呢?

難道他們真的是擔心李起的主張會斷了弘光朝廷的賦稅來源嗎?

當然不是,他們哪裏有這麽高尚,如果他們真的一心隻想為朝廷謀福利,那大明王朝又如何會走到今天這般地步。

說來說去,無非是李起觸動了他們自己的利益罷了。

要知道這些文武大臣,他們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大地主,大商人,亦或是這一階級的喉舌,利益早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他們擔心李起的主張一旦實施,那麽最後必將遍及全國。

老百姓不用交稅,自然是會萬分擁護朝廷,這樣一來,朝廷的統治將會更加穩固,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

但是還有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就是這老百姓的稅收占了弘光朝廷的絕大部分,

這部分稅收一旦免了,以後朝廷沒錢了,又該向哪裏開源收稅呢?

這個答案也是顯而易見,因為除了老百姓這些苦哈哈之外,那就隻剩下大地主大商人了。

這些人有錢,太有錢了,而且他們在崇禎一朝幾乎也沒承擔什麽稅收的責任,

所以若是到時候朝廷要開源,這些人便有了足夠要他們交稅的理由,試問這時候他們如何躲得過?

他們躲不過,那就是這些文武百官躲不過!

到時候朝廷向這些人征收賦稅,那和在這些文武大臣身上割肉是一樣的。

明白了這裏麵的道道,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文武百官會對李起這樣利國利民的主張,表示極力的反對了。

畢竟他們也不是傻子,自然也是猜的到李起既然能夠提出這樣的主張,

等到朝廷沒有賦稅來源的時候,一定會有另一個方法來解燃眉之急,這個方法就是在他們身上割肉。

這時候,那如老僧入定一般的馬士英,那感知的能力非常的超強,沒有言語的提醒,他便已經可以感知整個朝堂的氛圍,

悄然間,他便是睜開了眼睛,看了一眼李起,又看了一眼目光期盼而又熱切的文武百官,最後站出來對弘光皇帝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