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八章 你們太看得起韃子了

兩人聽了李起這話,又深切的感受到李起的真心誠意,不由得一陣感動,殿下如此待之,今生唯有以命相報了。

“殿下,自從在大興擺脫韃子後,我們一路疾馳,如今已經是快到武清了,至於韃子,,,,,,”

感動過後,兩人便是將這段時間韃子的情況一一告訴給了李起聽。

這時候李起才是知道在自己被韃子關押的這短短時間,韃子竟然兩路出擊,一路由阿濟格統帥,直奔李自成而去,一路由多鐸統帥,直奔弘光朝廷而去。

而且這兩路大軍皆是各自五萬人馬,一共那就是整整十萬大軍啊!

這十萬人馬若是放在我們漢家王朝,那自然不能說有好多,但是放在韃子身上,那他們可就跟把身家性命壓上去了一樣,這幾乎就是韃子能夠動用的所有人馬了,看來這韃子所圖不小啊!

明白了現在的情況,李起不禁說道:“這樣看的話,這時候韃子在京畿之地可就沒有多少人馬了!”

李起這話一出,眾人皆是一愣,再看李起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仿佛是把主意打到了韃子身上。

眾人都是很快反應過來,難道說李起這是要趁機發動對韃子的全麵進攻!

想到這裏,眾人無不是一陣驚愕,嶽來道:“殿下,雖然韃子大部主力派出去了,但是他們留在京畿的兵馬力量還是不可小窺,再加之殿下身體剛剛痊愈,不宜征戰,我看我們不如再等等時機!”

戚正也不同意此時用兵,戚正道:“殿下,我也知道殿下光複大明江山的期望是有多強烈,但是如今京畿之地的抗清勢力除了我們一家,便再無其他,若是貿然發動大戰,隻怕力有不殆啊!”

李起沒有說話,隻是走出房間,看著外麵正在警戒的士兵,李起思量了一會,而後對嶽來問道:“我們現在可以動用多少人馬?”

嶽來戚正兩人對視一眼,嶽來道:“一千人。”

“足夠了!”

李起一言而決,轉過身來,便是對眾人說道:“當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舉旗,手下不過百餘人,但是月餘時間便景從百萬,如此,足可見舉旗的力量不需要多大,但是時機很重要!

如今韃子十萬大軍派出去了,剩下的兵馬還要分兵鎮守許多地方,力量真可謂是十分的薄弱。我敢說若是我沒有被抓,估計韃子還不敢那麽放心大膽的派那麽多人出去呢!

現在韃子兵力空虛,時機真是難得,我們一千精銳人馬起事,再加上我這“朱三太子”的名號,還怕不能成事!”

劉桃樹魏千章魏萬章三人見李起這般大氣磅礴,絲毫不把韃子看在眼裏,這份胸懷天下的模樣,隻讓他們是心中翻江倒海,熱烈無比。

劉桃樹第一個大聲讚同道:“殿下,隻要殿下一聲令下,刀山火海,劉桃樹萬死不辭!”

魏千章魏萬章兩人也道:“我們唯殿下之命是從!”

謝升吳天明兩人也是點頭讚同,對李起要義然舉事的舉動表示支持。

隻有那嶽來和戚正兩人還是感覺有點草率,嶽來對李起道:“殿下,屬下覺得還是有些草率了,我軍和韃子兵力還是相差甚遠,若是一旦公然舉事,必定遭到韃子朝廷的兵馬圍剿,那時候,隻怕我軍難以應對啊!”

戚正也道:“是啊殿下,此等大事,還是要從長計議啊!”

“哈哈哈,,,”

李起絲毫不為所動,哈哈大笑幾聲,笑過後,李起道:“你們太看得起韃子了,韃子之所以能夠占據京城,乃是因為我大明橫征暴斂,再加之天災不斷,這才是以至於民亂四起,最後被韃子撿了便宜,若是我大明不亂,給他韃子一萬年時間又如何!”

眾人聽了李起這話,皆是認同,這話說的確實是實情,韃子說到底不過是爾彌小邦,即便武力強盛一時,但是整體國力和大明來比,還遠遠不在一個檔次,

這一點從韃子幾次入關洗劫大明,不管他打到哪裏,最後都隻能回去就可以看得出來,這麽大的大明,他們占不住啊!

而後李起又是說道:“我之所以要大舉舉事,不但是要抓住這有利的時機,還是因為韃子兩路人馬前去攻打弘光朝廷和李自成,

若是讓韃子消滅了弘光朝廷和李自成,那麽韃子席卷天下之勢將更加明顯,許多的人在看到這一點後,便是會加入到韃子的陣營裏麵去,這樣韃子的實力也將再度跳上一個台階。

此消彼長之下,那時候,我們要對抗韃子就更加是難了,死的人也更加是多了!”

李起把話都說到這份上,嶽來和戚正自然也是沒有再反對的理由,於是他們都是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見眾人的意見都是統一了,李起精神大震,立即是做出了部署,

“既然我們就快到武清了,那我們就在武清再度舉事,待到人馬壯大了,再直奔京城,把韃子趕走,一舉光複京都!”

“屬下遵命!”“屬下遵命!”“屬下遵命!”,,,

五日後的武清城,此時的街道仿佛是突然多了許多的生機,往日裏那冷冷清清的街道,這幾天卻是感覺熱鬧了起來,小攤小販的叫賣聲,百姓的熙熙攘攘聲不絕於耳,好似太平年景一般。

此時的武清縣衙,新任武清知縣張浩年正點頭哈腰的站在一個韃子老爺麵前,對韃子老爺匯報這些時日的武清事務。

這個韃子老爺是滿達海手下的甲喇額真沙多餘,上次滿達海活捉李起後,誌得意滿,在班師回朝的時候路過武清,為了防止那黃廷和武嘉潘再度鬧事,便是將沙多餘所部人馬留在了武清,以備不時之需。

“沙多餘大人,武清在我大清的統治下,在沙多餘大人您的鎮守下,百姓安居樂業,歌舞升平,盛世景象一日更盛一日,特別是從這幾日起,那更加是繁榮興盛,此,足可見我大清乃是天命所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