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銳提前坐上了返城的大巴車,等了沒多長時間,就見到說說笑笑的常世輝等人。

常世輝顯然沒料到楊銳會提前坐上大巴,愣了一下子,幹脆坐到了楊銳對側麵,笑道:“怎麽樣,老外給錢了?”

見麵就談錢有點俗,但常世輝和楊銳也沒什麽好寒暄的,一個是中年不惑的副研究員,一個是二十歲的帥氣大學生,排輩分的話,楊銳應該給常世輝持弟子禮,但若是以資本論,常世輝心裏卻矮楊銳一層都不止。

談學術,兩人早就不在一個層麵上了,常世輝如果有一篇jmc,現在都要抖起來,不至於還是副研究員。

談學校,楊銳讀的是北大,常世輝讀的是地方大學。

也就是直接了當的俗錢,才讓話題沒那麽無聊。

楊銳的臉上看不出太深的表情,淡定的道:“兩名美國人是提出資助我的實驗,我沒要。”

“沒要?”常世輝額頭撞在前麵的車座上了,還有人給錢不要?

楊銳翹著腿,道:“給太少,不如不要,打叫花子呢。”

他這麽一說,反而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常世輝的腦袋也不撞前車座了,對楊銳笑道:“有誌氣,是不能讓他們小瞧了去,就你現在……就你說的那些東西,他們怎麽著也應該出點血了。”

旁邊另一位教授卻有不同意見,道:“蚊子小了也是肉嘛,我們那年月,別說外國企業了,到地方上去,隨便哪一個副地級的廠子,給我們什麽,我們就拿什麽,沒有天三撿四的份。當然,現在的條件好一些了,但要我說,還不如先拿了,剩下的慢慢談。”

楊銳笑笑,心想,還真是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西堡肉聯廠就是副地級的廠子,上千人的企業,多少人奮鬥一生,混一個副科級就滿足了,若是有一個正科級,恨不得天天給人說自己的工作經驗,但在這位的口中,副地級的廠子,顯然是不夠格調的。

沒有人為副地級的廠子打抱不平,常世輝則道:“先答應了,以後就不好談了,楊銳的決定沒錯。”

“世界天天都在變化,今天不談下來,明天也許就沒有的談了。”

“拿得起放得下,楊銳就算不拿可口可樂的讚助,他也照樣做自己的實驗,既然如此,幹嘛要受可口可樂的閑氣。”這才是常世輝為楊銳說話的主因,楊銳沒答應讚助,總比拿了讚助令人心情愉快。

其實,常世輝也知道自己和楊銳在科研上有差距,人家看不上的讚助,也許比自己半年的經費都多,常世輝心想,就可口可樂的派頭,怎麽也能拿出三五萬元人民幣,楊銳矯情,就讓他矯情去好了。

旁邊的教授來自北京林學院,一輩子和植物打的交道比人多,固執的道:“經費不搶是沒有的,搶到第一批,就要接著搶第二批,搶到了第二批,就要接著搶第三批,但是,你第一批都不去搶,後麵的不是無根之萍,要我說,看人家可口可樂差不多就行了,關係處的好一點,以後再追加經費也是一樣的。”

常世輝不同意,道:“現在處關係有什麽用,外國人才不看關係呢。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楊銳聽的笑而不語,外國人當然是看關係的,就比如找工作這件事,與中國人想象的不同,大美利堅共和國的應屆畢業生,一半以上的人是依靠親朋好友的介紹找到的工作,在某些地方,這個比例高到八成以上。

包括可口可樂在內的跨國公司,進入中國之初都那麽規矩,主要原因是對中國不熟悉,等熟悉了以後,看各家公司在泰國的所作所為就知道了,那才是真的百無禁忌。這就好像是中國人初到朝鮮投資一樣,都是嚴格要求自己的。

大巴車上的其他人,聽著常世輝等人的討論,也漸漸的有了興趣,一會兒,就有人開口問道:“楊銳,可口可樂具體給你開了什麽條件?”

“對啊,說說,我們也參考一下。”有人開頭了,其他人都積極的很。

這種事情,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遇到的,大家對外企的條件也都好奇的很。

常世輝亦是不自然的笑道:“就是,給給我們說說你拒絕了多少錢?”

“不是我要拒絕,是他們沒誠意。”楊銳解釋了一句,接著又道:“最後開價是一萬兩千美元,再想往高談,也談不下去了。”

“一萬兩千……美元……”這個數字,是常世輝設想的金額的小十倍,最難得的是美元。

美元和人民幣的官方兌換比是很低的,往往一美元在銀行隻能兌換成兩三塊錢。

但是,與銀行一牆之隔的黑市裏,美元兌人民幣,卻往往能有七倍八倍的差距。

這個兌換差,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林學院的老教授亦是傻眼了,問:“一萬兩千美元,為什麽不答應!”

他簡直有點生氣的樣子。

楊銳隻好解釋國外雲雲,奈何老教授全然不聽,幾乎是垂頓足的道:“你說你有多浪費,一萬兩千美元,要做多少東西啊。”

楊銳喏喏點頭,基本是老教授說什麽,他就聽什麽。

大巴車裏的人一看,呦嗬,還挺尊重老同誌的……不過,大部分更在為一萬兩千美元喘氣。

常世輝忍不住問:“你想要多少?一萬二還不同意。”

“我也說不上,不過,一萬二太賤賣了。”楊銳說到這裏,停了一下,又道:“我現在的經費有空閑,正好可以做一個新實驗,寫寫論文什麽的,你們那邊要是有合適的人選,推薦給我啊。”

常世輝恨不得給楊銳的“賤賣”吐口唾沫,然而,談話的主導權,早就落到了楊銳頭上。

與楊銳合寫論文,對大巴車裏的先生們來說,還真有點感興趣。

楊銳現在差不多已是jmc大批量組刷的程度了,而這樣的論文,哪怕是第二作者,對大部分的學校和研究機構也有誘惑力。

楊銳一邊聊天一邊記錄大家的聯係方式,現在沒有網絡,想擴展社交圈,想拓展科研圈子,一半靠聊天,一半靠寫信。

不過,比起努力拍電報的舍伍德來說,抄寫一點聯係方式什麽的,實在算不得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