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兩人又聊了一會,鄭鵬也就告辭回家,得等上一段時間了。

無論崔源有沒有真征求綠姝的意見,從長安到博陵路程不短,一來一回得不少時間,崔源怎麽也得拖上一段時間,自己就是急也沒用。

說不定自己越急,這老小子就越吊自己胃口。

明德門,始建於隋開皇二年,是長安城的正南門,也是規格最高的五門道城門,與皇城朱雀門,宮城承天門構成長安城南北中軸線,是李唐名付其實的國門。

作為大唐的“國門”,明德門平日都是中門緊閉,文武百官、百姓都是從兩側的四個門道進出,然而開元八年十月初八這天,不僅緊閉的中門大開,城門的兩側更是旗幟林立,一列列鮮衣怒馬的士兵整齊地站立著,城門的兩邊,全是翹首以待的長安百姓。

旗幟中,還有象征著皇權的金色華蓋和天子坐駕,坐駕的兩邊,文武百官整齊地站列著。

能讓皇帝和文武百官等侍的,隻有英雄,大唐的英雄。

金秋十月,秋風輕拂著旗幟,馬兒打著呼兒,明德門了聚集了超過十萬人,人雖然多,可所有人都自覺地保持著安靜,就是有人說話,也會下意識地壓低聲音:

“沒想到皇上和百官都來了,好大陣仗啊。”

“肯定要重視啊,吐蕃、大食勾結叛亂分子在西域作亂,朝廷一發兵,不僅把敵人都趕出西域,還反攻進大食國,威名遠播。”

“好可惜,聽說監察禦史張孝嵩被打下天牢,本來他是最大功臣。”

“他要不是功臣,就不止打下大牢那麽簡單,知道在他西域做也多少天怒人怨的事嗎,抄家滅族不說了,看中人家的女兒,也不顧是大唐的附屬國,直接把王族屠戮一空,還大肆收賄刮錢,唉。”

“皇上下旨,他以將在外君令有所有授拒絕,還把欽差關押起來,那是作死。”

西征大軍班師回朝,到長安接受封賞,可監察禦史兼主將張孝嵩卻不在功臣的行列之中,引起不少百姓的非議,非議歸非議,並不影響他們對戰場奮勇殺敵英雄的敬重,自發前來迎接大唐的英雄歸來。

“踏踏”

“噠噠噠”

“踏踏”

“噠噠噠”,,,,,,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時,先是感到地麵有些顫,然後隱隱到整齊的腳步聲和馬蹄聲,隨著馬蹄聲越來越響,慢慢地,一支隊伍慢慢地出現眾人麵前。

走在前麵的,是一隊隊旗幟,遠遠看到,走在最前麵是大唐的軍旗,緊跟著的兩麵旗幟上麵分別繡著“馬”和“張”,再後麵還有十多麵寫著不同字的旗幟,有代個人的旗幟,也有代表著西域少數民族圖騰的旗幟。

“鄭將軍,怎麽沒見你的旗幟呢?”迎接的人群中,一名叫黃立本的武將小聲問他身旁的鄭鵬。

鄭鵬是定遠將軍,閑職,本來沒不夠資曆跟在李隆基後麵歡迎山凱旋而歸的將士,不過鄭鵬曾是監察副使,還在西域立下汗馬功勞,李隆基特地派人把鄭鵬召到迎接的人群中。

一會還要喝慶功酒。

這時已經看得清歸來將士的臉,沒出意外,走在最前麵是安西鎮鎮守使馬堅和宣威將軍張銳,除了張孝嵩,唐軍精銳是這兩人品階最高,後麵是西域各大小勢力,突騎施、葛羅祿、西夜國、伊循國等等,鄭鵬一邊看一邊解釋道:“皇恩浩蕩,賜了一個定遠將軍,在西域也就是一個監察副使的職務,身邊是一支護衛隊,再說人不在隊伍裏,哪有旗幟可舉。”

封建社會,有一套非常嚴格的儀仗準則,旗幟的大小、樣式都有要求,不是想打就打。

“可惜了”黃立本有些可惜地說:“要不是鄭將本中途負傷,這領軍之士,必有鄭將軍一席之地。”

鄭鵬搖搖頭說:“戰場瞬息萬變,說不定沒機會站在這裏呢。”

“也對,就以張孝嵩為例,要不是被彈劾,憑戰功升官晉爵,必能創下一番事業,可惜世事造化弄人,正所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鄭鵬隻是笑了笑,不再答話。

有關朝廷決策的事,說少錯少,跟這個黃立本隻是泛泛之交,沒必要跟他掏心窩子。

這時回朝之師已抵達明德門外,距離明德門還十多丈時,隊伍停下,除了手持旗幟的旗兵,所有人都下馬,馬堅、張銳一行十數人,走向走出幾步,然後向被禦前侍衛簇擁的李隆基單膝跪下,齊聲叫道“拜見皇上。”

一聲令下,後麵跟著的士兵也一起單膝跪下,大聲喊道:“拜見皇上。”

西征之戰,主要是以西域將士為主,包括西域依附大唐的各部落,班師回朝不是所有人都回長安接受封賞,而是將領和立了大功的將士人,大約大約一千二百人,這是兵部商量過的。

人少顯示不出大唐雄師的威武,人多耗費巨大,一下子那麽多訓練有素的將士進京,安全也是一個問題,討論過後確定一千二百人的規模。

雖說隻有一千二百人,可喊的時候一千二百人一齊用最大的氣力喊,營造一個巨大的聲浪,站在很遠的百姓也感受到鐵血雄師的氣勢。

行軍禮的人中,有高大威猛的將軍,有白頭發的老人、有臉上還帶著稚氣的少年郎、有隻剩一隻手的士兵、有扶著拐杖的勇士.....、

不同的,是一張張形色各異的臉,相同的,是他們臉上的堅毅和自豪、眼中燃燒的忠誠和激情。

一聲振見,把軍隊的精氣神都喊了出來。

看到如此威武的雄師,李隆基臉上出現激動的神色,走上前,朗聲地說:“好,你們是朕的好兒郎,是大唐忠實的衛士,朕以爾等為傲,眾將士,平身。”

“謝皇上。”

這時站在前麵的馬堅、張銳還有突騎施的代表烏代很有默契地再次單膝跪下,雙手把戰利品奉在李隆基麵前。

張銳一臉正色地說:“奉旨討伐,幸不負皇命,請皇上收下。”

李隆基饒有興趣地說:“哦,說說這是什麽?”

張銳恭恭地說:“皇上,這是撥汗那國王阿了參的感謝信及禮單,感謝皇上助他複國,以及表達對皇上的敬仰之情。”

“撥汗那對大唐稱臣納貢,一向對大唐恭敬有加,朕出兵也是合乎實情民意,好,這份禮好,朕收下了。”李隆基高興地說。

高力士連忙接過張銳手中的信件和禮單。

這可是大唐傳播仁義、威名遠播的鐵證,也是李隆基文治武功的見證,自然要好好保管。

“皇上”突騎施年青將領烏代雙手把一把鑲著寶石的彎刀奉上:“這是吐蕃賊子畢而斤的佩刀,畢爾斤是吐蕃入侵撥汗那的最高將領,在潛逃回吐蕃的路上被我軍所擒,特將他的佩刀獻給陛下。”

李隆基一臉正色地說:“吐蕃賊子,行有恥言無信,屢犯大唐,若然不知悔改,他朝朕一定把它荑為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