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南路在張孝嵩的帶領下,勢如破竹,有心在朝廷前表現自己的阿史那獻有些猶豫,生怕自己讓張孝嵩拉得太遠。

鄭鵬有些意外,沒想到阿史那獻會跟自己商討這種問題,想了想,很快說道:“太宗皇帝說過,以人為本,這些撥汗那的百姓,本來就是大唐的子民,隻是他們被敵軍強迫參與守城,救助他們是理所當然,就是陛下知道,也會支持大總管的做法。”

頓了一下,鄭鵬繼續說道:“至於這次西征之行,大總管沒必要計較一時之得失,大唐出動如此規模的軍隊,絕不僅僅著眼於一個小小的撥汗那,對吧?”

阿史那獻點點頭,整個人明顯放鬆多了。

攻下風城後,阿史那獻派遣先鋒出發後,自己留在風城休整了二天,除了安排傷亡將士的後繼事宜、處理糧草供應外,還花很多精力投在安撫、穩定風城百姓。

直至攻下風城的第三天,阿史那獻再一次踏上征途。

跟著阿史那獻一起上路的,還有鄭鵬,按慣例,監軍多是跟隨主將在一起,監軍監軍,監的“軍”就是將軍。

西域本來就是地廣人稀,經曆阿了達謀反後,百姓四處逃亡,更顯得冷落、蕭條,然而,地形複雜、人口稀少的因素,讓這裏成為各個勢力最好的戰場,大唐正規軍、各依附部落、大食、吐蕃、西突厥餘孽等勢力把整個地區變成一個巨大的、危機四伏的戰場。

夜襲、伏擊、騷擾糧道、攻城、對壘,整個撥汗那地區亂成一窩粥,今天南路取得重大進展,明日又傳來北路有軍隊遇到伏擊,一時唐軍燒了吐蕃軍隊的糧倉,一會又傳來剛剛奪得的城池被大食奪回,戰況滿天飛,鄭鵬每天光是讀各種戰報就頭大。

遭遇敵人,寫一份戰報;打一仗,寫一份戰報;打下一座城鎮,寫一份戰報;丟失一個地方,寫一份戰報;打仗時戰功分配不均,又寫一份戰報;哪個部落救援不及時,或衝鋒在後撤退在前,寫一份戰報;哪兩個勢力鬧矛盾等等,事無巨細,都以戰報形式寫下。

最多的一天,鄭鵬讀了三百多分戰報,整個人都看得有些頭暈腦漲。

一個小小的監軍,也有這麽多工作,鄭鵬終於明白三國智商近乎妖的諸葛亮,為什麽英年早逝,還真是累死的。

剛開始時,鄭鵬會被戰場的殘酷震憾,為將士傷亡傷感,為戰鬥勝負擔憂,慢慢地,開始對各種狀況習以為常,對戰報上的傷亡數目,也變得麻木起來。

西征之戰,剛開始時呈膠著狀態,雙方各有勝負,甚至一個重要位置會在短時間內幾經易手,慢慢地,勝利的天秤開始偏向大唐。

戰爭除了比軍隊數量的多少,訓練的好壞,將士的勇猛外,打到最後,就是綜合國力的比拚,慢慢地,大唐國富民強的優勢開始體現出來。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張孝嵩用恩威並威的方法,讓西域諸多部落、勢力站隊,然後鼓勵和嚴令他們殺敵立功,這些將士在戰場上悍不畏死,作戰非常勇敢。

古太白等人,本想通過拉長戰線,讓大唐後勤跟不上來對付唐軍,可他沒想到,大唐的糧草源源不斷輸送過來,西域的各個勢力為了討好大唐,還主動給大唐送補養,最後阿了達、古太白等人糧草告急時,唐軍在糧草方麵遊刃有餘。

以前通過購買、恫嚇等手段,阿了達輕鬆從周圍各個國家、部落勢力購買到足夠的糧草,沒想到張孝嵩一出手,就斷了絕大多數想做“牆頭草”的勢力,以至他們根本就不肯或不敢再賣糧草給阿了達聯軍。

糧草告急,武器裝甲方麵的損耗也很大,例如箭支不足,儲存的越來越少,生產根本趕不上消耗,刀斷了沒鐵匠接、鎧甲破了沒匠師修理等等,再加上撥汗那百姓內心是向著大唐,不時主動給唐軍提供情報。

南北兩路軍經過苦戰後,不斷推進,而阿了達聯軍則是節節後退。

經過近二個月的激戰,五月九日,南路軍和北路軍終於在撥汗那的連城勝利會師。

第304章.304 鐵血花裏木

連城,位於撥汗那的西北部,這是一座建在懸崖上的城市。

望天峰,是撥汗那最高的山峰,遠遠看去,就像一把指身天際的利劍,建在望山峰上的連城,三麵都是懸崖,隻有一條陡峭的路進城,位置險要,易守難攻。

很多人不知道,連城其實由三座城組成,分別是建在望天峰山腳的望城、建在半山腰的天城和建在最高處的峰城,三個城守護相護,形成一個防禦性極強的防禦體係,由於三座城三位一體,這才有了連城的名字。

阿了達、吐蕃和大食的殘軍,被大唐聯軍打得落花流水後,就盤踞在連城在最後的掙紮。

大唐南北兩路大軍,把望天峰團團圍住,鄭鵬和張孝嵩也在望天峰下碰麵。

“張監軍,別來無恙吧。”看到張孝嵩,鄭鵬笑著上去打招呼。

禮多人不怪,張孝嵩是頂頭上司,鄭鵬也端正自己的態度。

“有勞鄭監軍掛念,某很好,倒是鄭監軍消減清瘦了。”說到這裏,張孝嵩扭頭笑著對一旁的阿史那獻:“大總管,這可是你照料不周,讓鄭監軍受苦,回頭本監軍要罰你三杯。”

阿史那獻馬上行禮:“張監軍教訓的是,末將知罪,以後一定好好照顧鄭監軍。”

鄭鵬表麵帶著笑意,心中卻把張孝嵩恨得直咬牙:自己來這裏,是參戰,並投入過戰鬥中,可不是跑到這裏吃飽養胖,說消減清瘦是什麽意思,這兩個詞是形容女子的,現在放在自己身上,不是變相諷刺嗎?

要是其他武將說也就算了,他們大多粗鄙,有可能說錯話也不知道,張孝嵩是進士出身,不會犯這種錯誤。

很多想法,人不會直接說出來,但人會不經意“表現”出來。

骨子就是透著對鄭鵬的輕視與不屑。

進士出身的張孝嵩,對野路子出身的鄭鵬並沒多大好感,每次站麵鄭鵬麵前,他都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優越感,這一點,鄭鵬早就心知肚明,隻是雙方都沒挑明。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個群分就把人分為“三六九”等,就是到了後世也沒能改變這種陋習,以思想單純的學生為例,重點學校的學生看不起普通學校的學生,尖子班的學生看不起普通班的學生,學習好的學生看不起學習差的學生等等。

就當鄭鵬不知說什麽時,安祿可汗走過來,用手拍了拍鄭鵬的肩膀,滿意地說:“不錯,鄭監軍,你從長安到西域,雖說黑了,瘦了,可比以前更精壯,這才像個男子漢。”

鄭鵬有苦笑著說:“可汗謬讚了,某愧不敢當。”

聽不出安祿可汗的話是真情還是假意,不過他拍肩膀的動作,再加上他看人的眼神,好像挑牲口的樣子,這讓鄭鵬感到鬱悶。

這時阿史那獻也讓來相見,張孝嵩看到阿史那獻,顯得很熱情,像兄弟般擁抱後,又手拖著手說話,至於安祿可汗和阿史那史之間的互動很少,連擁抱都沒有,隻是簡單地寒磣幾句。

兩人既是宿敵也是競爭對手,經曆多年的糾纏和大唐的“挑撥”,早就勢成水火,要是大唐放任,兩股勢力肯定開戰。

眾人相互問候了幾句,張孝嵩拍拍鄭鵬的肩膀說:“鄭副監,你出力出錢,反懸賞敵酋之事,真是沒話說,不僅將士們對你表示由衷的敬佩,就是朝廷,也對鄭副監大加讚賞。”

聽到鄭鵬出錢反懸賞,張孝嵩初次聽到這個消息很吃驚,他猜鄭鵬仗著陛下的寵愛,到這裏撈功名、賺錢,要知打仗對將領來說是一件很容易撈錢的事情,沒想到,鄭鵬不僅沒在各勢力或將士哪裏拿到什麽好處,還自掏腰包善待手下,在於闐鎮立了大功,接著又出巨資懸賞。

雖說懸賞的那點人不算什麽,但對極大挫傷敵人的士氣,最重要的是,這不是官府的懸賞,而是鄭鵬通過個人捐款和辭籌款得來,極為難得。

“也就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跟那些浴血奮戰的將士相比,做得還很少。”鄭鵬謙虛地說。

“鄭副監,那懸賞令停了吧?”

“停了大約有半個月了,主要是集中精力打仗。”

西域亂成一團粥,各種大大小小的勢力加起來有幾十個之多,每天光戰報都看得讓人頭痛,鄭鵬實在沒時間再打理懸賞的事,再說也發現有些將士勾結當地土著弄虛作假,把軍隊伏擊的人頭偷偷拿去拿懸賞,看到目的也達到,鄭鵬也就停了。

總不能因一點點錢,追究那些拿命去拚的將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