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炎黃子孫的最基本特征是黑眼睛、黑頭發和黃皮膚,中間那隊人都不具備,也不知他們什麽來頭,在長安城內縱馬,還有大唐的官兵前後保護。

不知是不是長途跋涉的緣故,那隊外蕃來客麵容焦悴、風塵仆仆,有些衣冠不整,可從他們的穿戴還有衣服的料子可以看出,這些人身份不簡單,非富即貴。

由於馬跑得快,一口掛在馬背的箱子在顛簸下掉了下來,“澎”的一聲摔在地上摔破,隨著嘩啦的一聲,在場人不由眼前一亮:地上全是閃閃發光的金銀珠寶,有項鏈、珍珠、手鐲各式寶石等,散落得滿地都是。

馬隊很快停了下來,大唐的官兵迅速下馬圍了一個圈,怕有人乘機撿走,而幾個外蕃人也急忙下馬收拾,鄭鵬隱約聽到大唐一名首領和一個名為花裏木將軍商議事情。

這是一個小插曲,很快地上的財物就收拾完畢,一隊人徑直向皇城的方向進發。

看樣子,好像連驛館都不去,而是徑直奔皇宮

“阿軍,這些人你認識嗎?”鄭鵬突然開口問道。

曾經上過戰場的阿軍,見識不少,看他認不認識這些奇怪的人。

“少爺,聽口音和裝扮,是西域那片地區的人,至於是哪個地方的,小的就不知道了。”阿軍老老實實地說。

兩人說話間,旁邊突然有人說道:“他不知,本郡主知道。”

鄭鵬扭頭一看,不由眼前的一亮:蘭朵騎著腳踏,一隻腳踩在腳踏板上,一隻腳撐著地麵,筆直細長的美腿,猶如一隻圓規,麵上帶著燦爛的笑容,眼裏露出一絲驕傲的神色。

不知為什麽,帶著異域風情的蘭朵,每次出現都能給鄭鵬帶來驚豔的感覺。

“郡主,你什麽時候來的?”鄭鵬有些好奇地問道。

蘭朵掩嘴一笑,開口調侃道:“鄭公子的樣子,好像一隻呆頭雁,遠遠就認出來,就看看你們在幹什麽。”

鄭鵬也懶得跟她鬥嘴,直接無視她的調侃,徑直問道:“郡主,你認識剛才那夥衣著奇異的人?”

“是撥漢那國的人,其中有一個叫花裏木,是撥汗那的一名將軍,三年前我阿爸過壽,他還帶著厚禮赴宴,所以記得很清楚。”

說到這裏,蘭朵有些神色凝重地說:“他們跑得這麽急,神色那麽驚惶,肯定是撥漢那出了大事。”

鄭鵬聞言心中一凜:該來的,還是要來,要是沒有猜錯,肯定是大食和有吐蕃開始行動,撥漢那的人跑到大唐求救,剛才掉在地上的那箱金銀珠寶,很有可能就是用來進貢的貢品。

“阿軍,我們走。”鄭鵬二話不說,從黃三手裏拉過踏踩車,準備向前走。

蘭朵一看,連忙問道:“鄭公子,你這是去哪?”

“去一趟皇城看熱鬧”鄭鵬說完,也不等蘭朵的回應,騎上腳踏車一溜煙走遠,阿軍看到,連忙跟上。

鄭鵬要去的地方皇城,準備去鴻臚寺看看怎麽回事。

順利進了皇城,沒過多久,鄭鵬了解到二件事,一是寺卿王昌明陪客人進宮晉見李隆基,二是確認來坊的客人是撥漢那國王阿了參及其臣子花裏木,他們到大唐是討救兵,請大唐替他主持公道,吐蕃、大食擁立阿了參的弟弟阿了達為王,勾結撥漢禦林軍統領婆羅,陰謀奪位。

據說還勾結了從突騎施分裂出去的殘部,陣容強大、來勢洶洶。

就在鄭鵬在皇城打聽消息時,無意中看到下值的幾位重臣,包括宰相姚崇,一個個急匆匆地進宮,應是奉旨進宮商討這次突發事件。

反應還真快。

鄭鵬心中很好奇,想知道朝廷怎麽應對,就在皇城等,可是等到太陽太下山、鼓樓的鼓聲響起,還等不到他們出來,隻好先行回家。

第二天,鄭鵬破天荒起了一個大早,早早進了皇城,本想找王昌明打探消息,沒想到還是晚了一點,王昌明進宮上朝去了。

聽說昨晚商量到半夜,一幹重臣出宮後,就在皇城各自衙門的耳房休息,今日一大早,又進宮參加朝會。

對鄭鵬來說,自己起得夠早的了,可跟參加朝會的大臣來說,還是晚了。

就是猜都猜到,此刻撥漢那國王阿了參,正在大殿上控訴著吐蕃和大食,然後群臣商議怎麽解決。

鄭鵬猜得沒錯,含元殿上,下麵的文武大臣吵得麵紅耳赤,跟在一旁伺候的高力士,卻有些無聊地透過正門,俯視著整個長安城。

含元殿座落在三米高的台基上,整個殿高於平地四丈,遠遠望去,含元殿背倚藍天,高大雄渾,懾人心魄,皇帝在含元殿聽政,可俯視腳下的長安城,有一種君臨天下的氣勢。

高力士不是皇帝,可他是皇帝身邊最信任的人,站在李隆基身邊伺候的高力士,視覺和李隆機差不多,看得很真切。

參朝朝會的大臣,都支持幫助撥漢那王阿了參奪回王位,不過意見分為二種:一種為是先下旨訓斥,讓各方勢力主動退讓、認錯,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避免生靈塗炭,這也節約大筆的軍費開銷。

還有一種認為,事態緊急,特別是有大食的摻和,這已經嚴重挑恤大唐的底線,絕不能姑息,應該直接出兵,把狠狠地把他們教訓一頓,打到他疼了、怕了,再跟它們說話。

這是一場充斥著禮儀、道德、威懾、利益幾個方麵的較量,有人主張不戰而屈人之兵,有人主張武力優先,重建西域秩序,討論著,爭吵著,爭的麵紅耳赤,幾個老臣差點還動上了手,可高力士卻顯得從容淡定。

提前知道結果的壞處。

李隆基即位當年,大食就開始測試大唐的底線,也就從那時候起,大唐就加強對西域的監視,大食和吐蕃還在眉來眼去的時候,相關的情報源源不斷送到李隆基的案前,而大唐和吐蕃還沒有出兵,李隆基已經召集心腹重臣商議,與此同時,兵部已經在製定相關作戰方案。

不誇張地說,吐蕃、大食還有突騎施殘部三方聯合,還買通撥汗那的婆羅大將軍,就這樣巨大的優勢還讓阿了參逃到大唐搬救兵,是大唐用強而有力的力量,在暗中掌控著整個局麵。

就等著阿了參到長安求救,這樣一來,大唐不僅師有出名,還能在各附屬國、保護國中提升威望和震懾力。

讓大臣們參與爭辯、討論,一來給遠道而來的阿了參做一出好戲,二來也看看大臣們的心思和想法,無論爭論的結果如何,最後作出最終決定的,還是大唐的皇帝:玄宗李隆基。

也就是說,最後的結果就是武力優先,重整西域秩序。

高力士看著猶如伏在腳下的長安城,心裏突然有些激動,小時候無數次想過,努力讀書,朝為讀書郎,暮登天子堂,不僅要光耀門楣,也讓自己能青史留名,現在算是做到了。

雖說過程有些殘酷,代價也非常巨大,但高力士還是很滿足。

經過將近一個多時辰的爭辯,最後在姚崇和李隆基唱雙簧下,大唐決定出兵,替撥汗阿了參奪回王位,懲罰目無大唐的吐蕃和大食。

聽到這個期望已久的決定,在朝堂上苦等了許久的阿了參感激涕零,對李隆基連連磕頭,把腦袋磕腫了也渾然不覺。

朝會結束後,李隆基、姚崇還有兵部的樊詠、撥汗那的阿了參、花裏木等人轉到禦書房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