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整裝待發(4)

工作筆記便到此為止了。

後麵還有一些內容被人為撕去,痕跡還挺新,顯然是不想讓我看到,還有一些內記錄都是與地質考察相關的內容,我大致翻了一下也就沒有了興趣。

我覺得工作筆記中提到是我最重要的一個信息點是那個寧隊長,據說叫寧汗青,也就是我爺爺。時間是1970年,距離他去世已經隻有三年時間。他是國民黨秘調局的人,在秘調局解體後留在大陸繼續未完的研究,但是為什麽,他會和軍方的人在一起,要知道這個時候是新中國,是1970年,是文革啊。

其實也很簡單,那個年代的荒誕不是現在的人可以理解的。一方麵,全國上下極度仇視知識分子,而在另外一方麵,某些機構某些領導極度需要知識分子,對這一類人已經到了如饑似渴的程度。所以我爺爺作為“前朝遺老”,應該是受到了某個體製內的人的庇護,而且那個人的能量還不小。我爺爺也就是借助他的力量發起廣西之行。

這樣一分析很有道理,當然,事實究竟如何,不得而知。

包裹中除了一本殘缺的工作筆記之外,還有一疊手寫的稿件,重陽拿起來看了看,稿件的紙張規格全部一個樣,但是上麵的字跡都不相同,每隔兩三張紙就會換一種字跡。但是整疊紙的內容是連貫的。介紹的

“這是……翻譯的稿件?”重陽道。“你看,西寧翻譯組。”

我仔細看了看,稿件的字都很潦草,顯然還隻是草稿,上麵有許多原文對照,“你看,這個是不是俄文?”

“是俄文。”

這是一疊俄譯漢草稿,而且由很多人完成。

有許多人分工完成,隻有兩種可能,要麽是工程量巨大,需要分工合作。要麽,是因為內容機密,不能夠全部交由一個人翻譯。手裏的這份也許二者兼備。

雖然字跡潦草,但還是可以看出來,這份譯件講的是1946年蘇聯克格勃在廣西的一些情況,主要介紹的是一個代號為“б”的地方的事,他們在那裏遇見了一股殘存的日軍。

1946年,日本人已經投降了。但是在全國多地的深山老林裏麵都還殘存著與外界失去聯係的日本人,很多人幾乎就成了野人駐守在原地,很多年後得知天皇早就投降時,大部分人都選擇剖腹。

可以確定,“б”就是這個最近反複出現在我的視野中的村子。

日本人應該是秘密進駐在峽穀中,要不然不會到了1946年才被克格勃發現。1947年發生了王二剛的那件事,重陽也出現在人們視野中,1970年白四樓也到了“б”,與此同我爺爺也帶著軍方到達,按照那本工作筆記的記載,軍方和地質隊的人應該都遇見了問題。

可是幕後的人到底想讓我知道什麽?幾乎找不到任何線索,但是這一係列接連的事倒是堅定了我進山的信心,為了我自己,也是為了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