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穆的建章宮經過修繕之後,增加了很多窗戶,裏麵的光線更足了,卻也顯的更加威嚴霸氣。也不知道公輸家用了什麽樣的手段,大殿的外形沒有改變,走進來之後卻更加寬闊,而且皇帝寶座的位置更高大威儀,即便沒有皇帝坐在上麵,也讓人有種不敢直視的感覺。

今天將會在建章宮對蘇任撕毀聖旨毆打內侍進行廷議,但是氣氛卻讓所有人覺得不對頭。廷議,照例皇帝不會第一時間出場,但是誰都知道皇帝這時候正在龍椅背後那條寬大的屏風後麵,所以說話的時候該注意的還是要注意,不能什麽話都說。弄不好今天廷議別人,明天就回廷議自己。

丞相是廷議的主持人,他負責收集所有人,或者說大多數人的意見,並進行匯總之後匯報皇帝,所以丞相在廷議的時候更像一個保持中立的裁判員。但是,丞相也有丞相的權利,他可以不等非議的人把話說完就喊停,也可以讓正方還沒有開口就宣布廷議結束,所以丞相更是一個設定廷議結果的黑哨。

廷議一般包括在京的兩千石以上的官員參加,雖然要求很高,但是人數卻不少。這裏必定是長安,侯爺一抓一大把的地方,金水河的王八都有可能是兩千石的高官,更不要說人了。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來,不過你得能經受得起剝奪俸祿和官爵的處罰。

今日來的人很多也很齊,竇嬰再三讓廷官確定人數和人員之後,這才宣布廷議開始。和往常一樣,廷議之前會由丞相對要議論的人和事進行一個簡單的總結和介紹,以便文武百官對自己廷議的對象有初步的認識。雖說這麽做純屬多此一舉,但是竇嬰今日非常非常嚴格的按照規矩,一字一頓的將蘇任和涉及蘇任的案情做了介紹。

隻是介紹,沒有絲毫的分析和總結,平白無奇,絲毫不帶言語上的傾向和回護。竇嬰把自己要說的話說完,大殿中出奇的安靜。能站在這裏的人都不是泛泛之輩,所以他們想的更多,做出的應對方案也很多。可是等竇嬰沒有表態,則很多人便效仿竇嬰以靜製動,先看看形勢再說。

等了足有一刻鍾,當屏風後傳來一聲震徹雲霄的銅鍾之聲後,大殿裏的人這才回過神來,敢情自己站的時間太長了,不說話不行了。如果還想明日繼續站在這裏,那就得說些什麽。可是,說什麽呢?沒有皇帝的提示,更沒有丞相的提示,胡言亂語是會死人的。

竇嬰無動於衷,靜靜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雙手抱在胸前,閉著眼睛似乎已經都睡著了。就連一向喜歡大嗓門喊叫的灌夫今日也出奇的安靜,他就站在竇嬰背後,不像是掌管皇宮防衛的衛尉,更像是竇嬰的小弟。有心眼多的,希望能從灌夫這個武人身上看出些門道,可惜灌夫和竇嬰一樣扭曲的老臉今日竟然舒展開了。

“咳!”咳嗽的聲音不大,可以肯定是從殿門方向傳來的,絕不是皇帝或者丞相發出的聲音,所以所有人齊刷刷的將腦袋轉過去,努力搜尋聲音的來源。

一名官吏,從服色上判斷此人的官階不高,也正好兩千石的樣子。人長的倒是不錯,相貌堂堂,三縷須髯飄灑胸前。腦袋上高高的發冠戴的很是端正,袍服上一塵不染,該黑的地方黑的發青,該紅的地方紅如血漿。腰裏佩著長劍,從腳後跟直到下頜二寸處,此是標準的文吏打扮。

“禦史中丞王溫舒有話要說!”王溫舒在眾目睽睽之下沒有絲毫緊張和膽怯,走的不急不慢腰板挺的筆直,直達王座下,先朝著寶座施禮,又給丞相竇嬰施禮,最後給在場的所有人行了個禮,這才繼續說話:“驃騎將軍蘇任對我大漢有大功,從獻布袋鹽開始,十三年來定南蠻,平西羌,穩西域,定漠南,功勞之大功勳隻卓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與周之旦相提並論,有驃騎將軍我大漢國祚萬年不難!”

王溫舒很會說話,短短幾句便將蘇任生平做了一個概括,其中有沒有別的味道隻能靠自己去品味,總之除過最後一句,說的還算中肯。當然,這也是廷議的套路,無論後麵要說好話還是壞話,前麵的鋪墊不能少,至少能證明自己是個坦蕩之人,為後麵的論調和可信度注角。

“但是!”

此言一出,很多人都舒了口氣,他們或者說所有人要聽的就是但是後麵的話,等的也是但是兩個字。隻要有人敢開口,而且皇帝和丞相沒有打斷或者拒絕,那麽多少能證明朝堂的意思。所有人都等著王溫舒,看他的結果然後將自己準備好的方案拿出來一套應對今天的廷議。

“但是,功是功過試過,功過不能混淆!蘇任有功不假,陛下簡拔其於荒野之中,從一微末商賈,成為如今我大漢朝手握重兵大將,更以萬戶侯待之,不可謂陛下賞賜不厚,不可謂陛下對其不禮遇,然蘇任不思報效朝廷報效陛下,犯以官職不合心意而撕毀聖旨,更有甚者竟然毆打傳旨內侍,足見其對陛下多有不滿。”

稍微停頓一下。王溫舒掃視一圈,見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自己,衝著竇嬰淡淡一笑:“另,蘇任抗旨以不是一次,遠的不說,兩年前蘇任奉旨回京卻不回長安,而躲在家中,陛下念其穩定西域之功不曾追究,隻派內侍將其捆到宮內薄使懲戒,然陛下又委以重任,誰成想現如今其手握重兵繼行不法事,言者心痛,聽著更心痛吧?”

沒人回答王溫舒,雖然王溫舒為此次廷議做了論調,但是意思也非常明顯,那就是蘇任要謀反,而且有謀反的本錢。在場這麽多人,很多人都多多少少和蘇任有過接觸,說蘇任持才傲物他們信,說蘇任飛揚跋扈他們也覺得可以,但是說蘇任謀反似乎略微有些牽強。

見沒人說話,王溫舒又咳嗽一聲:“咳!驃騎將軍一項氣敖,卻也才學俱佳,然朝中諸公有不少和驃騎將軍更是多年好友,或多或少都和驃騎將軍有過交割,更有人得過驃騎將軍幫助,還有人是驃騎將軍學生,這些人要維護蘇驃騎無可厚非,可諸公不要忘了,爾等乃是漢臣,豈能不替陛下分憂,不為我大漢張目?”

“有人會恨我,甚至因此番言語向殺我者恐怕也不是少數,但作為漢臣自當行臣子之事,我為禦史中丞有監察百官,風聞奏事的權利,隻要不死,該說的話要說,該做的事也得做!我王溫舒一腔熱血隻為陛下,為大漢而流,並不覺得可惜。”

“今日議罪,禦史中丞王溫舒奏對陛下,驃騎將軍蘇任目無君上,撕毀聖旨毆打傳旨內侍,有理有據,按大漢律當腰斬於市,並夷滅三族!”最後一句話,王溫舒說的斬金截鐵,不等旁人反駁,轉身向龍椅行了個大禮,依舊昂首挺胸傳過百官群,走回自己的位置。

王溫舒的話不長,語言也不是多華麗,卻每一字每一句都直接戳進蘇任的死穴,讓人聽上去毫無反駁之力,更沒有反駁的理由。

屏風後麵一連傳出三聲清脆的銅鍾聲,整個大殿中嗡嗡聲好久都在回檔。以往的廷議從來沒有聽見三聲銅鍾,沒人能猜測出這是皇帝因為高興而敲,還是因為生氣而敲

鍾聲響過,竇嬰終於睜開眼睛,搖搖晃晃的慢慢起身。誰都知道若說朝堂上誰認為蘇任是大漢棟梁,非竇嬰莫屬。先不論當初蘇任提醒竇嬰躲過武安侯田蚡的凶狠攻擊,就這幾年兩人一個在外一個在內,相得益彰將大漢治理的蒸蒸日上,就能看出兩人默契的配合與往年之交的情義。

竇嬰從懷中掏出一封奏疏,來到大殿正中央,沒有看任何人,恭恭敬敬的衝著龍椅行了大禮,雙手將奏疏舉過頭頂:“臣啟陛下,禦史中丞所言臣無力反駁,然臣乃驃騎將軍古舊,更有救命之恩,加之臣為相數載毫無建樹,今又年老體衰,特向陛下請辭相位,還請陛下恩準!”

一個頭重重的磕下去,久久沒有起身。竇嬰的話剛說完,灌夫也走了出來,和竇嬰一樣雙手舉著辭官的奏疏,跪在竇嬰身後。兩人的話幾乎一模一樣,不過這也是事實。等兩人說完,所有人都看向張湯,若要說竇嬰和灌夫是蘇任的古舊,那張湯絕對就是蘇任的學生。剛才王溫舒說的很清楚,朝中某些人包括古舊和學生。

然而讓所有人失望了,張湯沒有動作,依舊站在隊伍裏,冷冷的看著眼前的一切,既沒有出去阻攔的意思,也沒有跟著一起辭官的打算。不過有人注意到張湯剛才看了王溫舒三眼,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作為廷尉張湯已經奠定了自己心狠手辣的名聲,看了王溫舒三眼,即便王溫舒這次真的能搬到蘇任,恐怕也沒幾天好日子過了。

沒有銅鍾聲,也沒人出來說話。竇嬰和灌夫舉了半天之後將奏疏放在皇位前的第一個台階上,兩人相互攙扶著站起身,目視前方誰也沒看,一步三晃跌跌撞撞的走出大殿。眾人一直目送著兩人離開,那對背影在夕陽下被拉的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