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光彩閃耀的李定國!

而到了第二天,整個明軍大營都是喜氣洋洋的,因為較量到這一刻,勝利的曙光已經徹底展現,唯一不能確定的,就是戰果的大小了……是最終斬首十五萬?還是二十萬?哈哈!

(並且因為有了楊山蘆的背書,所以這次崇禎皇帝對於發下犒賞,也是底氣十足的,此次大捷,戶部的那些老先生還不知道,不然的話估計晚上都要愁的睡不著覺了吧?

可是崇禎皇帝呢,那天卻是當場對行營的將士們宣布的,此次斬首,依然執行以前定下的高額獎賞!所以說兒郎們,去盡情的殺敵吧!

而這樣的承諾,讓整個大軍又都是歡呼雀躍的,因為這也是很明顯的,這麽高的犒賞,能讓這些明軍都變成一個個小財主嗎?

想想看,斬首一顆腦袋就能換到三十兩銀子,可是打到現在,斬首都有多少了?幾次大捷加起來,有沒有十八萬斬首?還是十九萬?這麽多的斬獲,再平攤到現在的十萬明軍身上,差不多都是一下子賺到了五年的生活費啊……)

當然除此之外,具體的論功評定到個人,那是非常繁瑣的……畢竟斬首的太多了呀,所以隻能詳細記錄之後,回京再慢慢評定的。

但是有二個人,楊山蘆卻是一定要為他們重重地請功!並且向崇禎皇帝做引薦的——那就是一直戰鬥在最危險地帶的敵後武工隊,還有海上遊擊隊!

他們起到的作用,就是當年毛文龍起到的作用,一直活躍在韃子的心腹地帶,有效的牽製,削弱了狗韃子!至於這一次的功勞,那就更不用說了(要是沒有在遼東打了四五年遊擊戰的經驗,恐怕連路都找不到吧?)

而且他們的工作雖然非常危險,卻一直沒有得到朝廷的重視和首肯的,特別是李定國,劉文秀等人(畢竟是流寇出身嘛)可是現在呢?有了楊山蘆的親自引薦,那結果還會一樣嗎?

所以等到李定國等人,還有老將金日觀,一起來到了崇禎皇帝的麵前之後,崇禎皇帝問明原委後,那是大加讚賞的,並且當場許諾的!

例如李定國,當初在招安張獻忠的時候,他也被封了一個守備的官職,不過這種招安的官職和正經的官職不一樣,都是虛的,不過現在嘛,崇禎就是親口加封他為遼東遊擊將軍,並且在這次打下的大堡中,劃一個給他駐守的,這樣一來,他平時依然可以打遊擊,但是等於有了一個根據地了!

對此隆恩浩**,李定國也是非常感激的,當場跪倒謝恩。

並且不得不說,李定國的本質是非常好的,不愧是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如果說當初他來到遼東打遊擊,那是為了替義父張獻忠報仇(參看前文)。

可是在經過幾年的征戰下來,包括楊山蘆平時和他書信往來,慢慢地進行潛移默化,所以現在的李定國,已經從一個懵懵懂懂的少年,隻知道跟隨張獻忠四處征戰的青年(李定國當初剛來遼東的時候,隻有十八歲),成長為一名具有愛國情操的優秀將領了!

已經意識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已經把消滅韃虜,衛我河山作為他的人生目標了!一代名將,已經開始綻放光芒!發揮出他應有的作用!

而除了他之外,老將金日觀,這次也得了崇禎的大力讚揚,並且當場表示,等到此戰過後,就會提拔他為總兵,並且掛‘平虜將軍’印,以資鼓勵!

而這樣的封賞,也是讓老將金日觀非常激動的,雖然平虜將軍,在大明的封號將軍中,屬於最低一等的。

(大明的封號將軍,也就是總兵掛印稱將軍者,共分為三等,第一等鎮朔將軍,如楊國柱,第二等征西將軍,如虎大威,就是征西前將軍,最末等平賊將軍,如左良玉,也就是鎮、征、平)。

可是在大明四五十號總兵中,能得將軍封號的一共都沒多少人啊!(原本的曆史上是八個人)可是現在呢?他剛當上總兵就能得到將軍封號?更不要說在原本的曆史中,他早已經在之前的皮島防守戰中,壯烈殉國了,並且是以副將的身份戰死的,可是現在呢?

所以老將金日觀,那是非常的滿足了。

並且這樣的封賞,其他的十大總兵見了,也並沒人眼紅的,相反,反而是人人歡喜,個個憧憬……

而這也是很明顯的,既然朝廷不吝軍功獎賞,那麽此次他們立下如此大捷,回京之後又會得到怎樣的封賞呢?是同樣掛將軍印?還是封侯?乃至是封伯?成為勳貴階層?世襲罔替?哈哈!

於是這樣一來,整個明軍大營,都是人人振奮,士氣高昂的,並且接下來再經過研究後,攻破了清軍的乳峰山防線之後,我軍的勝利已經指日可待……因為過了乳峰山之後就是鬆山了,再接下來離著錦州隻有隔著一條小淩河了,所以此次的入援之戰,差不多已經進入收尾階段了。

而這也是很明顯的,攻破了乳峰山防線之後,雖然之後還有一道清軍號稱的鬆山防線,可是經過特種營的偵察後,早就得知那不過是依托幾個小土圍子,構築的防線(所謂的小土圍子,就是幾個十幾米高的小土丘),甚至那種地勢簡陋,都不能稱之為防線的!

所以還想憑借這個來阻擋我軍?顯然在經過乳峰山防線的攻堅戰後,再接下來就會進入一馬平川,快速推進的階段了……之後的清軍,將無險可守。

並且在經過乳峰山大捷之後,敵我兩軍的差距進一步拉大,而這也是很明顯的,在原本清軍經過筆架山的慘敗後,就隻剩下了十二萬人(不含圍困錦州的三萬清軍,其中一萬人調到了乳峰山防線)。

可是在這次的乳峰山大捷中,在一開始的攻堅戰中,就打死打傷清軍近二萬人,至於最後一天的大殲滅戰,更是一舉消滅清軍近七萬!

而這樣一來,十二萬清軍隻剩下三萬了(如果加上圍困錦州的三萬清軍,也一共隻剩下了六萬人,這其中還是老弱病殘占了大多數,標準戰兵的比例已經不足三分之一了)。

可是反觀我軍呢,在經過筆架山大捷後,自身損失大約2萬人,可是還有十三萬大軍,而這一次呢,消滅了九萬清軍,自身的損失也不過是三萬人(這其中絕大部分的損失,還是在一開始的攻堅戰中造成的)。

所以這樣一來,雙方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從一開始的清軍二十四萬,對明軍十七萬(清軍的二十四萬,是皇太極親領二十萬人,外加圍困錦州的四萬清軍,而明軍的十七萬,是入援大軍十五萬,外加錦州守軍二萬)

變成了六萬清軍對十二萬明軍(十萬入援大軍外加二萬錦州守軍),雙方的形勢已經昭然若揭!

而更重要的是,清軍的這六萬人馬,水分還很大,其中連很多雜牌部隊都計算在內了,例如他的蒙古盟友的部隊(諸如科爾沁部等),還有蒙古八旗,漢軍八旗,乃至是高麗仆從軍的軍隊,再加上其中還是老弱病殘占了大多數,所以其中真正的滿洲精兵,估計已經十不存一了。

而麵對這樣的優勢,明軍還會有放過的嗎?所以在楊山蘆提供的詳細資料支持下(之前派到關外的蒲公英的功勞),在大軍督師洪承疇的大力推動下,十大總兵在各自手下中,都進行了廣泛的宣傳。

所以這樣一來,整個大軍都知道,狗韃子是秋後的螞蚱,蹦不了幾天了!包括這樣一來,整個明軍上下更是戰意高昂,此次的入援之戰,我軍已經贏定了!包括幾十年來壓在明軍身上的大山,已經將被徹底扳倒!

而我軍這裏歡天喜地,東奴那裏又是如何呢?

清軍,皇太極。

明軍那裏歡喜的都想過節似的,而他們這裏呢,卻是一片愁雲慘霧,並且這時他們已經一口氣退到了鬆山防線,才算穩住陣腳。

不過就算這樣,隻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我大清的形勢已經相當不妙了!想想也是,自從這場大決戰開戰以來,他們一戰敗於筆架山,二戰敗於乳峰山!這兩次惡仗打下來,我大清的精華都給打沒了呀!

甚至這還不算,在這幾萬殘兵敗退鬆山的一路上,都開始不停的出現了逃亡……漢軍八旗的部隊開始逃亡,蒙古八旗的部隊開始逃亡,乃至是正宗滿人,都開始悄悄的開溜了!(當然還包括盟友的部隊,都開始出現大批的不告而別……你哪涼快哪呆著去吧,咱不陪你玩了!)

當然這也是很明顯的,眼看我大清國就要完蛋了!眼看大清這條破船就要沉沒了,難道還呆在上麵等死嗎?當然是要盡快的自找生路了呀!

所以等到這六萬殘兵敗將逃到鬆山之後,清點下來連五萬人都不到了——都溜之乎也!

而等到這個消息報給皇太極之後,這個在狗韃子中也算能幹的異類,聽聞之後都是再次吐血的……都足足吐了二碗啊!聽到這樣一個接著一個的噩耗,他的身體能不垮嗎?當然在原本的曆史中,他就是死於一年之後的,不過現在嘛……

皇太極就是告訴自己,一定要頂住,決不能倒下的!不然的話,如果他在這個時候歸天,那對於軍心的打擊……我大清將要真的完蛋了!

所以接下來,皇太極盡管身體已經極度疲弱,病入膏肓,可還是每天靠著一些老山參吊命,然後強撐著病體,召集那些逃回來的滿清權貴,包括滿清的重要盟友,開始召開軍事會議,研究下一步該怎麽辦?

在此風雨飄搖之際,我大清下一步究竟該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