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韃子來了!

滿清盛京,皇宮。

時間前推一個月,在大明入援大軍剛從京師出發之後,清國那邊就已經得到了消息。

清國在大明的細作還是很多的,特別像是現在這種大戰時刻,他們更加重視,散步各地的細作不斷將各種情報傳來,並且還非常細致,連入援大軍人數,兵種構成,領兵將領名錄等等,都有詳細記錄。

(畢竟這個也算是韃子的起家法寶之一,曆史上遼東的很多名城,諸如遼陽,沈陽等等,都是這樣有著奸細的裏應外合,才被攻破的)

所以自從得知明國傾大軍而來,雖然不知道具體人數,但是根據細作匯報,應當也有十萬人以上!更不要說其中還有他們視為心腹大患的玄甲軍!

所以這樣的規模很快引起了皇太極的重視,他很快就和曆史上一樣,做出了傾全國之力,和明軍決一死戰的決定!(不管怎麽說,這裏還是他們的主場,在這裏舉行大決戰,先天占據優勢的)

並且不得不說,此時的清國,雖然崇禎十一年那會被打慘了,可是從總體上來看,還是處於國力的上升期(雖然這個國力上升的進程已經被嚴重阻擾),所以在皇太極頒下全國總動員的命令後之後,短短半個月之內,已經集結清軍二十萬人!(隻比曆史上少了四萬人)

當然,這個質量就是和前幾年沒法比了,這二十萬人的年齡跨度,從十五歲到五十歲都有,也就是說這次我大清真的是刮地皮似的征兵了……凡是身高在四尺半以上的男子(也就是一米四以上)全部征發!這要是輸了的話……我大清那真的要當褲子了!

顯然之所以如此,皇太極也是迫不得已,因為他非常清楚,也有戰略眼光……知道這是一場決定國運的戰鬥!勝了,則大清國前景廣闊,甚至入主中原都不再是夢想,如果敗了的話,自然一切休提,估計重新又要鑽深山老林,退回以前那種半野人的生活狀態了。

崇禎十四年九月三日,皇太極親率二十萬大軍,並帶領所有的親王貝勒等滿清重臣,包括同樣征發的仆從軍(蒙古八旗,漢軍八旗,朝鮮棒子組成的軍隊等等),一直到達杏山附近的乳峰山,黃土嶺一帶,並且在這二地修建了大量的壕溝,石牆等軍事設施。

(皇太極還是很有戰略眼光的,乳峰山和黃土嶺都是前往錦州的必經之路,所以他先行重兵布防,占據先手之利)

不過就算這樣,老實說在明朝入援大軍齊集寧遠,並未作出下一步動向的時候,皇太極還是很有些焦慮的,因為八旗鐵騎擅長的是圍點打援,他們總的作戰思路就是通過調動敵人的生力軍,來達到殲滅的目的。

(甚至翻開曆史,就會發現曆史有驚人的相似,就好像後世國//共兩黨在關外的戰鬥,同樣是圍繞錦州等大城市做文章,一方據守,一方圍點打援,一方不想按照你的思路走,一方偏要把你的援兵調出來,雙方據此而鬥智鬥勇。

就好比其中,國//軍被困關外某座大城市後,孫//立人將軍為了鼓舞部下,就曾經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我將親率第一軍前來解圍!)

所以現在皇太極的擔心就是,如果明軍蝟集一處,並且按照洪承疇一貫小心謹慎的戰法,也就是建立餉道,層層推進的話,他們就很難發揮出自身優勢(洪承疇之前已經擔任薊遼總督數年,所以相應作戰風格已經被清軍有所掌握)。

可是‘天無絕人之路’,等到皇太極得到探報,集結於寧遠的明軍開始出動,並且一口氣就走到了木衝堡一帶(在塔山的稍北側),並且在他們的後路上,僅僅有二萬兵馬看護時,皇太極就是大喜過望,感覺機會終於來了呀……畢竟比起圍點打援,切斷糧道的利益更大啊!

求助下,可以像偷菜一樣的偷書票了,快來偷好友的書票投給我的書吧。

可是,機會來得如此容易,他又怕中了明軍陷阱,所以一場最高級別的作戰會議,很快就在滿清高層中召開了。

乳峰山下,一座廢棄的原明軍守備官廳,在略加修繕,並且牆壁上掛滿了滿洲人專用的掛毯之後,皇太極就是高居主座之上,包括到場的,都是些滿清的親王貝勒,還有蒙古八旗的各旗旗主這樣的顯貴。

等到這些重要人物到齊之後,皇太極就是開始了,他首先在牆上掛上了一副巨大的遼東地圖,並且親自做起了講解,等到這些滿清重臣都清楚當前的形勢之後,他就是讓這些親王貝勒們各自發表看法,他好選擇其中優良的建議采納。

既然這樣,作為滿清中的老資格,已經年近六十的正紅旗旗主代善(他也以保守聞名),就是第一個說道:“啟稟皇上,這看上去確實是個機會,隻是奴才所慮,明軍統帥並非不知兵之人,他會輕易地露出這麽大的破綻?還是其中會有什麽陷阱呢?所以還請皇上三思。”

而代善的看法也代表了大多數滿清重臣的意見……也就是其中恐怕有詐!

隻是這個其中,在座的另外一位滿清重要人物,也是他們公認的頭號智者,睿親王多爾袞卻有不同的看法。

他在仔細的研究了一番地圖之後,就是沉聲說道:“啟稟皇上,奴才卻有另外的看法……也就是既然有這個機會,那就不僅要派兵去截他的糧道!而且還要多多派兵!”

接著麵對眾多滿清重臣詫異的目光,多爾袞卻是沉穩的道:“我們完全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沒有陷阱,那最好,就算他有陷阱,那又如何!帶去三四萬人,他能吃得下,可要是帶去六七萬人呢?”

“再退一步說,就算他六七萬人都能吃得下,可是那時,早已完成了切斷明軍糧道的戰略目標(畢竟明軍的主力已經移到木衝堡一帶了),所以到了那時,就算他們有天大的詭計,還能翻出花樣來嗎?十幾萬明軍沒了補給,恐怕很快就會崩潰的吧?”

“所以奴才不才,願意領兵前往。”

“很好!”皇太極聽了之後那非常欣慰……不得不說他和多爾袞是想到一塊去了,也就是機會難得,沒有陷阱要往裏麵跳,有陷阱也要往裏麵跳!畢竟切斷糧道的**太大了!

(而且支持他們的,還有詳盡的情報,他們可是知道,明軍中除了有令人頭疼的玄甲軍之外,還有像逃跑將軍馬科,白廣恩,王樸這樣的貨色,所以隻要切斷糧道之後,還不等明軍把切斷糧道的勇士消滅,明軍已經支持不住,先行崩潰了吧?當然在原本的曆史中,也確實是這樣上演的)

於是皇太極當即就是作出了決定,他就是沉聲說道:“既然如此,睿親王聽令,朕就命你帶領屬下兩白旗,並兩紅旗,再加上正藍旗一部,外加部分蒙古八旗,一共發兵8萬,前去截斷明軍的糧道,可能辦到?”

“奴才遵旨。”多爾袞聽了之後,當即跪倒領旨,並且他還感受到了皇太極的誠意,先不說皇太極給他派了整整八萬人馬(在他的預計中能有個六七萬就不錯了),而且這個其中,正藍旗還是他兒子豪格的直領八旗,這樣的嫡係都給他派出來了,顯然是真的要極盡全力打好這一仗啊……

而有了這麽多人馬,多爾袞也就更加有信心了……嗬嗬,就算你有陷阱那怎麽樣!我拚著損失一半的人馬,都要截斷你的糧道!

而且此時的皇太極,在大清國中還是很有威望的,雖然他的身體狀況已經不盡如人意,經常生病,不過還是不妨礙他的話說出來之後,在場眾多滿清重臣都是一起遵旨照辦的。

於是作戰計劃確定之後,接下來這八萬清軍就是立刻開始行動,前去趕往明軍的糧道。

並且這個其中,八萬人又是分為2萬騎兵6萬步兵的,並且多爾袞還是加了小心……他估計會遇到陷阱的可能性不小,所以他就是放緩了趕路的速度,要爭取到時候騎兵和步兵一起到達戰場,然後他就以這個龐大的人數來獲勝!

(畢竟這也是很明顯的,就算是崇禎十一年的那場入關大戰,入關的總共也就十萬人,那還是兵分八道,齊頭並進的,可是現在呢?)

明軍,隱藏方麵的部隊。

很快就接到了特種營稟報的楊山蘆,還是非常滿意的……哈哈,韃子果然上鉤了!

隻是,既然客人來了,能不能把這些客人都‘招待’好,乃至把他們都留下,那就要看明軍自己的了……甚至還算是這次出關之戰的第一個考驗。

既然這樣的話,正好洪承疇也要召開戰前的最後一次軍事會議,楊山蘆也就當仁不讓的在這次軍事會議上做了發言,並且還是主題發言。

而他所闡述的思想也是很明確的……那就是值此國戰之際,每個人都要做出自己的抉擇……是做民族的罪人,國家的罪人,為萬世所唾棄!還是想死後進忠烈祠呢,被萬世所敬仰!你們自己想清楚吧!

而楊山蘆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在這裏打埋伏的總兵中,有過逃跑劣跡,或者將有逃跑劣跡的總兵還是有那麽幾個的……就好像白廣恩,馬科,王樸等人,所以楊山蘆必須要先打預防針的。

包括此次主題發言中,除了再次強調了十七禁律五十四斬的軍律,楊山蘆還著重強調一點……那就是值此國戰之際,誰要是敢臨陣逃跑,隻要他楊山蘆活著,哪怕他逃到天涯海角,也一定會把他親手斬殺!

好吧,聽了楊山蘆的發言之後,在場的白廣恩等人臉色都是不太好看的……這是說給他們聽的嗎?

而且老實說,斬殺一位朝廷大將,堂堂總兵,楊山蘆還真的有這個能力!想想看吧,當初在掃**中原流寇的時候,同樣是身為總兵的劉良佐臨陣逃跑,結果如何?還沒回到大營就被楊山蘆給殺了!而且他那會,還是一個區區的遊擊將軍呢,可是現在呢?

所以麵臨這樣的高壓政策,這些人就是不得不審視起,藏在心底的一些若有若無的私心雜念來……

隻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因為此次是國運之戰,楊山蘆可是不指望他們的個人情操的,所以除了口頭警告之外,他還有實際行動的……那就是給每個總兵身邊,再派出二名由玄甲軍方麵充任的監軍官,這樣誰要是到時候故態複發,想要臨陣逃跑的話,就要先問問這兩個監軍官答應不答應了!

而等到楊山蘆的這個話說完之後,在場的白廣恩等人都是一片大嘩的,甚至這個其中,山海關總兵馬科都是直接站了起來,憤怒的說道:“鎮國伯你這是什麽意思!難道是不相信我等嗎?”

“非也非也——”楊山蘆卻是皮笑肉不笑的說道:“這和相信不相信你們沒有關係,我這隻是為了更好的保證這次大戰的勝利,甚至是為了保證這個民族和國家的氣運!”

“並且你們也不要覺得受到了侮辱,因為我們都是平等的……我派監軍到你們那裏,你們也可以派監軍到我那裏嘛,我楊某人就在這裏放一句話,如果到時候我楊某人想要逃跑,你們可以讓他們第一個砍掉我的腦袋!”

我靠,這樣擲地有聲的話,讓馬科等人都是啞口無言的……那還有什麽好說的,人家都是一視同仁的,並沒有搞差別對待啊……而且楊山蘆都這樣表態了,你如果再拒絕的話,容易顯得心裏有鬼啊!

當然對於楊山蘆的這個建議,最終決定權是在薊遼總督洪承疇,和朝廷監軍張若麟手裏,不過那位監軍大人就不用說了,楊嗣昌出京的時候就對他有過交待,所以當即就是表示完全讚同啊……

至於這次行動的總指揮洪承疇呢,那是同樣如此……老實說如果不是他怕得罪人的話,他早就這樣下令執行了(前麵已經說過,洪承疇的野心不小,都想指望這場大戰封侯拜相的,所以是不會讓這些總兵壞他的事的),可是現在呢?

於是這樣一來,那就當場通過了,也就是這次負責圍殲敵軍的一共有七位總兵,他們分別是,宣府鎮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樸,於田總兵曹變蛟,前屯衛總兵王廷臣,薊鎮總兵白廣恩,山海關總兵馬科,寧遠總兵吳三桂。

然後在這七位總兵身邊,每個人都派了二名由玄甲軍派出的監軍官,他們平時就是形影不離的呆在這些總兵官的身邊,當然對他們的任何軍事決策也絕不過問,但是如果有誰萬一想要逃跑的話,那就對不起了,馬上叫你人頭落地!

甚至同樣的,楊山蘆也讓他們派了好幾個人過來……這樣大家一碗水端平。

隻是做出這一措施之後,楊山蘆就感覺現場氣氛好像不那麽高的……畢竟想想也是,那些總兵感覺被人這樣防備,總歸感覺不太好的,楊山蘆就開始現場打氣。

當然像楊國柱、曹變蛟、王延成那些老兄弟,那就不用說了,而對那些第一次謀麵的,特別是其中最為年輕的吳三桂,楊山蘆都是不吝褒獎之詞,把吳三桂誇作我軍中的後起之秀,未來之星!並真誠的祝願他,能在這次大戰中斬獲佳績!

而楊山蘆這樣一番熱情洋溢的鼓勵,把吳三桂還是弄得很不好意思的……雖然吳三桂這會兒,已經在明軍中,特別是關寧鐵騎中嶄露頭角,可還是和楊山蘆完全無法相比的。

可是現在呢?堂堂鎮國伯,居然對他如此親昵有加?所以吳三桂還是非常感激的……拍著胸脯表示,接下來看他的表現吧!

而楊山蘆之所以如此,卻是有他的打算的,例如後世曾經有人統計過——明末十大豪傑。

而這明末十大豪傑中,吳三桂能排在第八位,按照他們的排名是,第一孫承宗(主要是年紀夠大),第二盧象升,第三曹文昭,第四孫傳庭,第五曹變蛟,第六洪承疇,第七李定國,第八吳三桂,第九周遇吉,第十祖大壽。

可是楊山蘆卻知道,此時的豪傑吳三桂,日後會成為狗韃子的平西王!所以為了挽回他的人生軌跡,現在就做一下努力吧……

甚至可以想象一下,等到在這場大戰中,吳三桂不負他的盛名(吳三桂少年時,曾經親率幾十家丁,在已經陷入韃子的重重包圍中,救出他的父親吳襄,在當時可是被傳為美談的)。

殺死n多的狗韃子,乃至斬殺狗韃子的高級將領,這樣雙手沾滿了狗韃子的鮮血之後,日後滿清再想招降他,就會變得非常困難了吧……

甚至再聯想開來,明末十大豪傑中,在場的眾將就有好幾個(曹變蛟,洪承疇,吳三桂,還有此次需要救援的對象祖大壽),所以楊山蘆有理由堅信,首戰用我,用我必勝!

於是就這樣,等到都安排好之後,七大總兵就趕赴各自的埋伏場所,靜靜的等待狗韃子的到來了!

ps鞠躬感謝書友shaoyanm的打賞!鞠躬感謝書友szhbl的打賞!並且二位的打賞都是588,非常的巧啊,另外再說一句,一路碼字,感謝有你!包括新年快要到來了,白馬就在這裏給所有的兄弟姐妹們拜個早年,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裏,心想事成,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