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山西大豐收!

於是就這樣,很快兩個月的時間又過去了,夏收正式開始了。

並且這次的夏收不僅牽動著整個山西百姓的心,甚至連朝廷都是非常關注的(沒辦法,在這樣大災年的背景下,各地都是糧食緊張啊),朝廷都特地派出了六名巡查禦史,分三隊前來山西考察夏收情況。

而之所以如此重視(一般像這樣下到地方考察,或者勘驗某場軍功,隻派一個監察禦史,而現在派了六個),因為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這次考察的結果,是決定楊山蘆治理山西是否成功,提供最直觀的數據,也就是蓋棺定論!

或者說是騾子是馬,牽出來遛遛,或者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啊!

如果考察下來的結果是不成功,那麽被損害了利益的眾多山西權貴們,就可以趁機大放厥詞,大肆攻擊楊山蘆了,當然如果成功的話,那他們就可以閉嘴了,所以這次的考察非常重要(也就是類似後世的那種調查組)

至於第二個原因,那就是因為我中華民族,在這個小冰河時期裏,實在是多災多難啊……也就是各種怪異天氣頻發!

就以蘇杭這種最富庶的地方舉例,崇禎十三年五月,蘇、鬆、湖等府突發傾盆大雨,晝夜不停!水勢驟發,不分堤岸,屋宇傾倒。這種暴雨成災,田裏的收成也就可以想象了(莊稼全部淹死,導致糧價暴漲,鬥米至銀七八錢,民食草木根皮俱盡啊)

然後崇禎十四年四月,同樣是蘇杭,卻又大旱不雨,飛蝗蔽天,結果又是糧食絕收,米價暴漲,流丐滿道啊……乃至民間以糟糧腐渣為珍味(寫到這裏都快要哭了)。

所以連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這種魚米之鄉,都是這幅慘象了,大明其他地方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要是整個山西能夠獲得大豐收的話(山西原本是一個需要進口糧食的省份),這對整個國家,整個民族來說,都能帶來多大的幫助啊……

所以這次的山西夏收,牽動著各方麵的心!

李應明和錢守廉是這次朝廷派出的巡查禦史之一,兩人身為一隊進行巡查,其中錢守廉不僅是其中的領隊,他還是一個東林黨人。

所以在這次至關重要的調查之中,他們就已經確定了路線,第一站先到距離京師較近的靈丘縣,然後考察完畢之後再到代縣,因為代縣的縣令就是一個東林黨人(當初應楊山蘆之邀而派來的),所以考查起來更加方便。

這樣定好巡查路線之後,他們兩人就帶著幾名隨行的書吏屬員,還有數名親信家丁,就這樣開始了巡查之旅。

而等到他們剛剛進入靈丘地界之後,就是感覺眼前一亮……要知道他們是從京師來到山西地界的,可是從京師過來的這段路上,所見所聞實在是令他們不願意多想的……

反正經常可以看見餓斃的饑民,經常可以看見路邊的屍骨,田野裏也是枯萎一片,了無生機(老天爺不給力啊),可是等到進入了山西地界,卻是仿佛進入了一個新世界。

就拿他們所到的靈丘縣來說,視野所及之處,全都是一片片金色的麥浪!甚至那種金色的麥浪都是遠到天際的!包括在田地中,更有無數的農民正在拚命收割麥子的,而且看他們幹勁十足,臉上帶著笑容的樣子,實在是讓他們不敢相信……這簡直就堪比世外桃源了呀!

(因為如果是佃戶在幹活的話,沒有人會這麽高興的……收獲後的七成到八成要交上去,誰又會這麽高興呢?)

雖然現在的東林黨人幾乎已經和楊山蘆結盟,不過錢守廉幹事還是非常認真的(他知道這次考察將對朝廷以後的政策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在看過之後,他不僅派出隨行的屬員,下到田間地頭實地檢驗收成,甚至他還親自下到田間地頭,去和這些農民們攀談。

而等到他了解了實際情況之後,果然是令他擊掌讚歎……因為這就和之前聽說過的一樣,這些老百姓居然全都是自耕農,他們正在耕耘的土地,全是他們自己的!包括收割下來的麥子也全是他們自己的,所以還能不賣力嗎?

他這樣就呆了一天,然後到了下午,他派出去的那些屬員,也全都是回來稟報了,隻是這些屬員的臉上,也全都是掩飾不住的震驚之色:“大人,太厲害了呀!根據統計上來的數據,平均畝產高達七鬥啊!”

“什麽?有沒有搞錯啊?居然有七鬥?(約130斤)”雖然錢守廉平時不接觸農桑,可是在這裏呆上大半天之後,也知道產量肯定不低,可是現在聽到這個實際數字之後,還是被嚇了一大跳啊!

而看見被錢守廉質疑,那些屬員就不幹了,雖然他們也同樣非常震驚的:“沒錯呢大人,真真切切的是七鬥的畝產量啊!”

而在確定之後,錢守廉都有些呆傻了……按照他事先做過的功課,要知道原本來山西各地,正常的畝產量一般隻有五鬥(88斤),就算是兩湖這種魚米之鄉,也隻有七鬥的產量而已,可是現在呢……治理山西才區區一年,就已經達到了兩湖的水平了?

而比起錢守廉來,另一位巡茶禦史李應明的觀察力,卻是更加細致一些,他在感歎的同時,卻已經發現這些田地中與眾不同的地方。

例如在每塊田地中,基本都挖有深水井,配有水車的,包括土地的各種起壟,還有各種耕牛耕耘過的痕跡,施用了肥田粉的痕跡,都是一一在目,而能做到這些,顯然都是下了大本錢的。

“善!大善!”確定之後,這兩位巡城禦史都是連聲稱讚啊……老實說一開始對於朝廷把山西這麽大一塊地方,交給楊山蘆這個才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治理,他們還是持保留意見的(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嘛),而且他能治理好整個東路,可是不一定能治理好這麽大的山西!

可是現在呢?這樣的實際成果實在是讓他們又驚又喜的……值此國難當頭,災荒遍地之際,實在是大明之幸啊!

而接下來呢,他們又按照預定的行程,來到了代縣。

而等到到達代縣之後,就是受到了代縣縣令王夢錫的親自接待,因為大家同為東林黨人嘛,所以王夢錫都是放下了公務,抽出半天時間來親自陪同的。

而且代縣原本是屬於那位晉王的封地(就是已經嗝屁的那個),所以如果是原來的話,糧食收獲再多,也全是晉王府的事情,和老百姓沒有一點幹係(能給你留一點嚼口,不讓你餓死就算不錯了),不過現在嘛,靈丘縣的一幕就在這裏重現了……同樣的豐收景象,同樣的幹勁十足……

甚至在巡查田間地頭的時候,錢守廉還意外的發現了一種藤蔓,並且這種滕蔓還長得非常好,青翠碧綠的,遠遠看去就像一塊綠色的地毯。

老實說在進入山西地界之後,他就不止一次地看到過這種藤蔓,不過一開始他也沒放在心上,以為隻是一種長勢比較強的雜草什麽的。

可是現在屢次三番的看見這種藤蔓,甚至在相鄰這麽遠的兩個縣都能看到,他就不由得上心了,而看見他在打量這些東西,那位代縣縣令見了就是嘿嘿一笑故意考校他道:“錢兄,今天小弟就冒昧的考考你,你才學廣博,可知此為何物?”

“倒是不知——”錢守廉就是很誠實的回答道。

“哈哈,我來告訴你吧,這個可是神物啊(番薯),並且說起來也是特使大人帶來的好處啊!”

甚至說到這個,王夢錫還非常的來勁,他就是隨手掐了一段番薯的藤蔓,遞給錢守廉道:“錢兄你看這個,這個藤蔓柔軟多汁,營養豐富,就是上好的羊和豬的飼料,甚至餓極了連人都可以吃!當然了,它最大的功效還不是這個,那個到了晚上你就可以知道了。”

“是嗎?”聽見王夢錫居然還賣了個關子,錢守廉卻是更加來興趣了……他也知道他這位同黨中人,為人最是務實,可是這樣的人都要賣個關子,那麽是不是預示著……

於是到了晚上之後,錢守廉就上心了,然後晚上王夢錫在招待他一頓便宴的時候,果然就推出了一道新奇的食品——雖然盤子中的這道食品,看著就像一根斷了一半的黃瓜(當然顏色是土黃色的),讓人看著就沒有食欲,不過王夢錫卻是很隆重地推薦他嚐嚐看。

既然這樣,錢守廉也就嚐了一下,隻是在嚐過之後,卻是眼中一亮的……老實說這個東西口味隻能說是一般,略微帶點甘甜,並且筋絡比較多(因為現在還沒長成,屬於提前試吃的緣故),不過作為一種食物來說的話,倒還可以下咽。

而等到他說完自己的看法之後,王夢錫聽了卻是哈哈大笑:“錢兄,如果我告訴你這種東西,它還沒有長成,並且長成之後,個個都比拳頭還大,畝產都能有六七百斤,你說這算不算是一個神物呢?”

“什麽?居然能有如此高產?”錢守廉聽得手都是一抖,筷子中的番薯嚇得差點沒掉下去!剛才的麥子一畝能有130斤的產量,他已經驚為天人了,可是現在呢?就這土不拉幾的東西,一畝能有六七百斤的產量?而且就這還沒有長成?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絕對是一件神物了呀!

至於說味道一般,切,在這樣大災年的背景下,很多難民們慘的都要吃觀音土了,還會在乎味道嗎?

包括同桌的另一位禦史李應明,也是非常吃驚的,而且他是陝西人,更是知道老家的艱苦,於是他馬上就是說道:“王老弟,既然這個番薯功效如此逆天,那為什麽不向全國推廣?至少陝西那是可以試一下的嘛……”

說到這個,王夢錫臉上的興奮勁就是少了一些,他就是無奈的道:“哎,你以為這個推廣很容易的嗎?按照特使大人的說法,這裏麵學問很大,有一個什麽適應期的……”

“例如小弟就聽說,特使大人幾年前就已經在東路培育這個番薯了,然後東路本來就是山西境內,所以才能在山西開始推廣,而真正要做到全國推廣的話,估計還要再過好幾年的。”

“原來如此。”李應明聽了之後,覺得很是失落,失落的是這麽好的東西,自己家鄉的百姓卻不能享受到,不過轉念一想卻也有驚喜……畢竟隻要有個時間年限,那到時候自己的家鄉不也能收益了嗎?

畢竟他都注意觀察到,這個叫紅薯的神物,大多都是種植在山坡荒地上的,也就是種不好糧食的地方,這樣的地方都能利用起來,而像他們陝西,多的就是這種地方!所以這到時候,不僅是對於陝西的百姓,乃至對於大明的百姓來說,都是大大的福音啊!

(因為這也是很明顯的,作為主業的小麥都獲得豐收了,然後作為副業的紅薯又能有這麽高的產量,這是不是就不用擔心吃飯問題了呢?)

於是等到這頓飯吃完之後,他們都已經確信,這次山西的大豐收,已經成為定局!甚至推廣開來,這也必將對大明的未來,帶來深遠的影響!

而且這還不僅僅是他們的看法,包括另外二隊巡查禦史,也都是這樣的看法……十天之後,這些巡查禦史的工作就完成了,紛紛趕回京師赴命,包括整個山西的夏收,同樣也是順利結束。

而經過民政司統計上來的數字,更是讓楊山蘆都是喜出望外……整個山西一百個縣,近億畝的土地麵積,,統計下來都足足收獲了六千多萬石!這個數字足夠山西一千萬百姓,平均吃上一年多!

就算是具體到每家每戶上來說,以平均每戶自耕農擁有十五畝土地計算,他們每戶人家就可以收獲近二千斤麥子!(這還不包括番薯的增益,)這樣絕對可以吃上近二年的!(而在以前敢不敢有二百斤?)

而這樣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環了,有了這樣豐衣足食的好日子,老百姓還會不珍惜?還會以後不好好種田?進而期待下一次的豐收?所以也就真正可以形成良性循環了!

甚至這樣一來,對於整個國家的好處,也是很快顯現出來……例如按照慣例,在夏收之後就是要繳納夏稅的,如果在這之前,就算是派出各種衙役前來催收稅糧,老百姓那也實在是交不出來……自己都沒有吃的,又拿什麽來交稅呢?

而一次就不一樣了,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既然是朝廷帶給了他們好日子(在老百姓的眼裏楊山蘆就是代表著朝廷),所以老百姓們都是踴躍交納的……各種納糧的小推車,都是裝著黃澄澄的麥子,排成一條條長龍向各地糧庫進發啊……

並且公正的說,山西在楊山蘆的坐鎮下,不僅免了原來應有的三餉加派,就算是下麵的官吏,也變不出什麽花樣來。

(此時吏治腐敗,這也是老百姓苦難的原因之一,例如朝廷明明是定的一鬥麥子的稅收,下麵的貪官汙吏就敢把它變成五鬥!至於其他什麽拍腦袋想出來的名目,什麽牛餉、鴨餉、禾蟲餉(也就是田裏的麥苗生了蟲子都要交餉),那就更不用說了。

不過現在嘛,有楊山蘆坐鎮,有他之前派下去的1000名少年吏員具體執行,什麽歪門邪道,想都不要想!

所以這樣一來,朝廷的稅賦其實不重,大概隻占了總收成的百分之五,這麽輕的賦稅,百姓們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所以看著一車又一車的稅糧,運入了山西各地的糧庫,甚至還有大量多餘,都能反哺京城之後,楊山蘆的心裏那是非常高興啊……這對於解決目前大明的饑荒,都能起到多大作用啊……包括對於即將到來的鬆山大戰,這些又可以作為軍糧,這樣的利好……

甚至楊山蘆還知道,這樣的改變意義非常重大!因為山西問題解決了,進而也就代表著,鬆山之戰已經勝了一半!而如果代表著國運的鬆山之戰都能勝利,那是不是也就預示著,之後滿清入關,把漢人當牛當馬的曆史,就會被改寫,包括之後中華民族所承受的重重屈辱曆史,,也將被改寫呢?

對此楊山蘆表示深信不疑,並且他也願意為此而奮鬥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