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開始大決戰!

而再接下來,楊山蘆卻還有一件大事情,要和老爹楊嗣昌商議的。

雖然這件事情他已經先和胡元謀等人商量過,覺得可行,可是在具體的人選方麵,還是需要老爹楊嗣昌來定奪的。

並且這件大事情,還關係到楊山蘆接下來的一個真正大動作……甚至這個大動作都可以稱為勝負手!將會決定整個山西治理的成敗!成了,則山西治理大局已定,迎來令人欣喜的成功!但是如果失敗了的話……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將化為泡影!所以作為這之前的鋪墊,非常重要。

而等到遠在京城的楊嗣昌,在收到由楊山蘆親筆書寫的飛鴿傳書後,卻是又驚又喜的……驚的是他這個兒子的手筆實在是大,連他這個老爹都沒有這麽大的魄力的,喜的是如果這樣一來的話,那他在朝堂上的壓力就可以驟減,至少不再是以寡敵眾了。

於是楊嗣昌在充分理解的楊山蘆的用意之後,就給楊山蘆寫了一封回信,他在信中肯定了他的想法,然後又是給他列出了一份詳細的人名名單,上麵都有整整二十人在列。

並且這二十人都是朝堂中的中堅成員,品級從各部的正五品郎中起步,再加上各部的正三品侍郎(這是主要人選,級別差不多等於後世的國家部委的副部長),乃至於最高各部尚書這樣的存在,像什麽戶部尚書,吏部尚書等等……反正隻要不是敵人,統統拉攏過來!

至於他們打出去的糖衣炮彈嘛……就是楊山蘆新近成立的大批作坊了!反正說句不客氣的話,以明末這些文官的德性,幾乎都是有價碼的,就看你能不能打動他們而已!而以前楊山蘆手中沒有這樣的籌碼,不過現在嘛……

於是楊山蘆接到回信之後,就是很高興的,然後他立刻就是行動起來,按照老爹提供的名單,拿出了手下二十個羊毛衫作坊,然後每個作坊拿出不超過二成的幹股,用來贈送這些友人。

沒錯,就是贈送!雖然這樣的一份幹股,每年創造的紅利最少都有二萬兩銀子!(差不多頂這些高官一輩子的俸祿)不過現在嘛,為了拉攏更多的盟友,為了在接下來的勝負手中,能最大程度的擴大自己的贏麵,楊山蘆就是眼睛都不眨的拿了出來。

(並且這還是一舉二得的妙招……可以潛移默化地開始培養資/產階級,因為楊山蘆研究過前人,就好像張居正之所以失敗的最大敗筆,就是沒有讓資/產階級做大做強!(當時大部分官員都是地/主階級)

以至於張居正一倒台,地/主階級不費吹灰之力反攻倒算。可是現在呢?如果讓這麽多人嚐到了實業的甜頭,一年的分紅就能超過名下土地的總利潤,那他們還會死抱著老腦筋不放嗎?)

然後等到楊山蘆派出專人,把這些有他親筆簽名畫押的契書送到京城之後(就是那些作坊幹股劃分的契約,類似於房契地契之類),他的老爹楊嗣昌拿到了這些契書之後,就是立即開始大肆活動起來。

然後在這裏,就不得不說楊嗣昌的眼光還是非常厲害的,要不他怎麽會在曆史長河中留名呢?等到他選中的這些人忽然收到這份大禮之後,在又驚又喜之餘,都是一個個旗幟鮮明的表態,以後絕對會站到他這個陣營中來,為他搖旗呐喊!一致對外!

當然這也是很明顯的,畢竟這份禮可太重了!舉例來說,就算這些人名下個個都有良田萬傾,可是在這樣的年景下,一會遭個旱災,一會遭個蝗災什麽的,一年到頭又能弄到幾個子呢?

可是這些幹股就不一樣了,現在誰不知道,這些作坊裏生產出來的羊毛衫,都跟搶錢似的,所以這其中的利潤……

而他們所要付出的不過是選擇一個陣營而已,更不要說這麽做的政治風險還很小的。

因為楊嗣昌在贈送幹股的同時,就已經明確的告訴他們,我們的朋友遍天下!此次選擇加入的不是一個兩個,而是整整二十個中高層官員!甚至連內廷第一人,王承恩王公公這樣的人物,都是他們這一派的,所以那還有什麽可擔心的呢?

(包括朝廷中的另一大派係,以劉宗周,黃道周為首的東林黨,本來就是支持楊山蘆變法的)

於是就這樣,在半個月之後,本來因為楊山蘆辣手治理山西(殺貪官,糧價戰爭等等),觸動了眾多利益,所以朝堂上有一大批官員,都是拚命彈劾他,可是漸漸的,他們開始發現風向不對了,以楊嗣昌為首的挺楊派,陣營開始越來越龐大,然後發出的聲音已經不比他們輕了!

然後又過了幾天,等到內廷第一人,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也返回京城(也就是所謂的內相,等於半個宰相),並且公開表態支持楊山蘆變法之後,那些反對的聲音當時就被打壓了下去……沒辦法,不是我軍無能,而是敵軍實力太強大了!我軍招架不住啊!

當然,朝堂上這些不見硝煙的戰爭,楊山蘆這裏是看不到的,不過等到他收到了他老爹的最新通報之後,就是滿意的笑了……嗬嗬,不錯不錯,這就叫做坐鎮山西,運籌千裏之外!

而如此一來,既然朝堂上重新占據了主動(不然的話雖然崇禎皇帝是支持他的,可如果每天都有一大幫人在他麵前說楊山蘆的壞話,時間長了那也容易生疑啊,不過現在嘛……)

所以楊山蘆就當即決定,有了這些鋪墊,接下來就可以展開一個至關重要的大動作!甚至這個大動作,都可以稱之為治理山西的勝負手……勝了,則山西治理大局鼎定!而敗了的話,那就一切休提!(不僅他楊山蘆會被打回原形!連他楊家說不定都會連根拔起!)

而這個大動作,那就是徹底解決山西問題中的核心問題——土地問題!

(包括楊山蘆之前所做的諸多舉措,什麽殺貪官,抑製糧價,這些還隻是屬於改良,屬於小打小鬧,真正的決定性動作還沒有開始!並且隻有直指矛盾核心,才能徹底解決社會矛盾)

當然這也是客觀存在的,楊山蘆當初上任山西的時候,為什麽會看見難民遍地?為什麽到處隻見民不聊生?除了天災人禍之外,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出在土地問題上!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大明剛開國的時候,那時人少地多(王朝交替,長期戰爭損失了大量人口),土地都沒人種的,自然沒有土地兼並的問題。

可是經過三百年的發展,世家繁衍,土地兼並達到了一個極端化的程度(並且手段很多,像那些權貴利用勘量之機,侵占田邊之田,甚至動輒誣以隱漏抗違,侵占小民土地),土地問題就是變得觸目驚心!像那種擁有幾千畝,幾萬畝的大地主比比皆是!

(試舉一例,董其昌大家都知道吧,一個著名的畫家,萬曆年間進士,當過南京禮部尚書,書畫雙絕,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占有土地麵積多少呢?田產過萬頃,一頃等於一百畝)

而如果從整個國家的角度來看,土地兼並又達到了什麽樣的程度呢?再舉一例,大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勘查後天下土田還有八百五十萬頃(就是需要交稅的民田);到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這個數字已經銳減一半有餘,隻剩下了四百二十萬頃。

而少掉的這些土地去了哪兒呢?就是被各級權貴侵占之後,從魚鱗冊中隱去的土地(就是從原來小民需要交稅的土地,變成了權貴們不需要交稅的土地,具體可以參見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

而具體到山西來說,情況更為嚴重,因為山西除了那些特權階層之外,它還有一種獨特的存在——封有三位藩王的。

(他們分別是建藩國於山西太原府的晉王,建藩國於山西潞州府的沈王,建藩國於山西大同府的代王,這起因是當年的朱重八分封諸子,山西這三王,就是所謂的邊塞九王之一,朱元璋的本意是讓他的兒子們為大明鎮守邊塞,而現在嘛,卻是變成了三個膿包)。

而僅僅這三王就占有山西的多少土地呢?近十分之一!人均三百萬畝!(當然這在藩王中還不算最離譜的,就好像此時的四川蜀王,他一家就占有整個成都平原土地的七成!並且這些土地還不用交稅!)

而這三王中,又以太原府的晉王地位最高(代王和沈王都受晉王節製),占有的土地也最多,整個太原府的九成土地都是他的,所以也就可以想象了,三個人就占有了山西十分之一的土地,那麽剩下的山西一千萬百姓,還能有自己的田地嗎?

也就是總結來說,王爺、高官、大地主……這些富人的田地連成片,一眼望不到邊!可是底層小民呢,卻是沒有片瓦之屋,沒有腳下立錐之地!

(當然這也是在原本的曆史中,李自成提出了殺土豪,均田地的口號後,得到了廣大農民的熱烈響應一樣,都是有其現實基礎的,然後這個問題因為是核心問題,所以白馬解釋的多了一點,諸位理解下哈)

當然,土地兼並的問題已經如此嚴重,可是真的要下手治理,情況還比較棘手……因為山西的情況,又和楊山蘆治理東路時不同。

楊山蘆治理東路時,下屬的衛所就算屯田都被各級武官侵占,可那都是見不得光的,從名分上說那些屯田還是屬於朝廷的,所以隻要楊山蘆取得相應的地位,那些屯田都可以名正言順的收回來。

可是山西的情況就不同了,雖然這些土地也都是那些權貴通過各種手段,巧取豪奪來的,可你如果說他來路不正,偏偏他們正規的,經過官府認可的文書契約一應俱全,哪怕這都是他們當初趁著災年的時候,以極低的價格從小民手中坑蒙拐騙來的,但是偏偏一應手續俱全(他們這是不會留下隱患的)

所以如何把這些已經屬於權貴的私田收歸國有,再重新分配於廣大百姓,這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說到底楊山蘆不能采取像李自成那種激烈的方式,砸爛一切舊世界!所以隻能螺螄殼裏做道場,采用一種小心的方式來變法)

當然,這同樣難不倒楊山蘆,畢竟他在沒穿越之前,就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那就是如果我穿越回古代,該如何處理土地問題?

所以他在和胡元謀、左懋第等人經過一番研究後,已經製定出了一個優秀的計劃!(這個計劃雖然沒有李自成那麽激烈,但是就此時來說,已經夠驚世駭俗的)

當然,為了確保自己獲得最大的優勢,楊山蘆在動手之前,還是給崇禎皇帝上了一道密奏,詳細解釋了一下他要做的事情,並且闡述了這麽做的理由,因為他很清楚,這次的‘變法’,比前幾次的治理手段還要驚世駭俗,所以必須要取得皇上的支持。

當然他也相信,隻要說明白其中的道理,崇禎皇帝一定會支持他的,畢竟作為一個一心想要振興大明的皇帝來說,他也不想大明的江山毀在一群蛀蟲的手裏吧?他也不想大明的土地全都集中到一小撮人手裏(還都是收不上稅的那種),然後億萬百姓卻因為沒有賴以維生的土地,活不下去之後,隻能被迫起兵造反的吧……

所以在山西上任已經半年之後,在各方麵的條件都已經成熟,楊山蘆就決定對土地問題動手了!也就是正式吹響了‘大決戰’的號角!向土地問題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