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攝政王的小情緒(4)

而他所培養之人正是從小服用一種毒藥,讓腳心長出那種龍的模樣。

服用了那種毒藥之後,全身的皮膚都會是紅色的。隻有腳心會長出一條金龍。

這是南疆那邊傳過來的一種蠱藥,必須要從小下,所以當年他培養了一個孩子,以備不時之需。

如今他努力了九年,把這個孩子當成她最後的希望,尤其是在地牢的那一段時間,更加如此。

然而似乎這一刻,卻讓他幾乎覺得像是從天堂掉到了地獄一般。那種感覺實在是難受極了。

“到底怎麽回事?”

“別動,老實點。”

任憑三王爺如何掙紮如何氣憤,然而侍衛卻絲毫不理會他。

一襲風聲吹過,登基大典繼續,絲毫沒有因為他的憤怒而停止。

雲曦兒看著雲浩一步步走過來,在經過無數次的訓練之後,那身已經有了一些帝王的威儀。

“天地陰陽,不可逆改。天子駕崩,痛哭而不得返。今有四皇子,德才兼備,溫儒雅,有天子之德,有仁愛之心。承先帝遺訓,擁護新帝鳳逸軒為一國之君。眾臣輔佐不得,有誤欽此。”

鳳驚瀾一字一句的念出那一段登基擁護之詞,而那鳳逸軒則是先皇在世的時候親自給自己的小兒子賜的名字,隻不過這些年都以為小皇子已經去世。所以說並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然而其實是有跡可循的,很多三朝元老都知道雲浩真正的名字叫鳳逸軒。

“百官跪新帝。”

一聲高喝,眾人便準備跪下去,可沒想到。在這時一個人站出來。

“慢著。”

那人好像是三王爺的舊部,也是龍岩國的尚書大人。雖說權力沒有多大,可此刻膽子確實肥得很,居然敢在這個時候給三王爺做一個致命的一擊。

“微臣想問一下他憑什麽做這個天子呢?攝政王,你最起碼得給我們一個很好的交代吧。”

尚書大人說話之前,特地走到大殿的央,然後畢恭畢敬的行了個禮才說道,“雖說他是攝政王所選的人選,可是若是不能服眾。又怎麽能治理好國家呢?”

鳳驚瀾一看這小子是挑事的,頓時笑了笑,這種情況下他遇的太多了,完全不必放在心。

“憑他是先皇的兒子,擁有天的旨意。再說如今世襲,你還能找出鳳儀軒更加好的人選嗎?”

鳳驚瀾平靜的說著,他倒是不擔心尚書大人會鬧出什麽事情。

“又憑什麽證明他是先皇的兒子呢?難道憑他腳底的那金龍嗎?”尚書大人冷笑一聲,“誰知道這金龍是不是作假的?”

“那日當著那道長不是說清楚了?都已經承認了,如今你又有什麽新的見解。今日在這裏鬧騰,你莫非是想給本王難堪嗎?”

那最後幾個字,鳳驚瀾咬得很重,“還是說你又收了別人什麽好處,今日故意為難先皇的小皇子?”

尚書大人聽到這聲音,嚇得有些驚慌失措。可如今他卻絲毫沒有退路,若是沒有說出個所以然出來。

他必定會賜他一個欺君之罪,他已經得罪了這個新帝。便不能再接著得罪別人。

“攝政王微臣,並不是這個意思,隻是在微臣這裏還有另外一個男孩。跟四皇子那是同同年同月同日生,最讓人覺得巧合的是,他腳底下也長著一隻金龍。”

尚書大人說完命令人將一個孩子帶過來,而那個孩子雲曦兒確實認識的。

那是曾經在雲曦兒準備排查著京都的孩子的時候,自動將腳下的金龍脫給她看的一個孩子。

那是三王爺的人,雲曦兒對於這點很清楚。那天一共出現了三個長著金龍的孩子,第一個是太妃那邊送過來的,沒什麽技術含量。

是現捏造的,可是這個孩子好像是從小培養的。對於雲浩的考驗很大,這個孩子幾乎是辨不出真假。

“各位好好看看這孩子的腳下跟站在高台即將繼位的那個孩子,一模一樣。也有一隻金龍,而且跟站在高台的那個男孩子一天出生。”

說話間隻見尚書大人很快便將那孩子的腳脫下來,遠遠的看著便,隻見那腳下確實是有一隻栩栩如生的金龍。

三王爺看在這裏,頓時隻覺得內心好像又平靜了不少。總算是有些人還記得他。

眾人看到這裏頓時議論紛紛,但是也不敢大的議論,隻是對於雲浩好像又要產生了很多懷疑。

“你在哪裏捏著了這樣一個孩子?”

鳳驚瀾眯眸冷笑道,“有青衣道長做這莫非還有假嗎?”

眾人這才想起今日青衣道人過來了,好像是作為國師即將被賜封。他一臉淡定的站在高台之,等待著即將要到來的榮華富貴。

“道長你說,到底誰才是先皇的兒子?”鳳驚瀾轉身看向一旁的青衣道人,“誰腳底的金龍才是真的?”

刹那間所有的眼神全部對著青衣道人,那人一身青衣,此刻著榮裝站在高台之。

一身青衣,鑲嵌著各種各樣的寶石,看起來華美自己。

道長看著眼前的兩個孩子,忽然才明白這其的原委。若是他沒猜錯,那台下的孩子便是三王爺之前交代他。想要輔佐的孩子。也是三王爺捏造的一個高仿的四皇子。

他此刻本已經站在了雲曦兒和雲浩這邊,若是此刻再站在三王爺這邊,必然是不行的,可如今眼前一切擺在他麵前,若是說了這孩子不是。便真的是得罪了三王爺了。

一邊是新主,而另一邊是曾經救過她的恩人,也是他的故友。這樣一想,他竟不知該如何的抉擇。

今日不管選哪一方,好像都會得罪人。作為道人,吃的是笑臉飯。

這完全是讓他左右為難,不管說是誰。反正到最後都是他的不對。

“咳咳……這金龍到底誰是真的?我們先不要爭論了,不如這樣吧。”

青衣道人看如今形勢不對,為了保住自己的形象。不能完全服眾,頓時便又心生一計。